耿志軍談微信支付 互聯網公司對實體商業流量垂涎三尺
“實體商業有讓互聯網公司羨慕的流量入口,卻把大量流量浪費在了店門口。”在剛剛閉幕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5中國零售領袖峰會暨第十七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微信支付副總經理耿志軍表示,隨著微信的普及,幾乎每個到店顧客都代表著一個微信ID,但門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流量的入口。可是,如何讓每個人變為有效的流量,進而產生商業價值,是實體零售互聯網戰略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耿志軍表示,支付是顧客與企業的信息橋梁,每筆支付都是一次溝通,是服務的起點,也是下一單生意的開始。過去支付代表著生意結束,現在商店可以通過微信支付積累用戶,建立會員體系,并做基于大數據的精準用戶觸達和服務。
“在零售行業,微信支付提升了買單效率,虛擬貨品墻、微信商城擴充門店商品種類,滿足了零售商商品、時鮮的庫存調配;搭建微信會員卡體系,不僅積累了用戶數據,還提升了用戶忠誠度。通過用戶數據提取,這些零售企業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消息的精準推送。微信支付希望把過去簡單的商品關系,變成商品+人+服務三者關系的統一。
“微信支付只提供基礎的解決方案,龐大的線下市場留給更了解行業的第三方服務商,由他們去推動商家,最終打造出適合各個行業
“線下流量是持續的,而且對實體商業來說最關鍵的一點是,它是屬于你的。”耿志軍在指出,實體零售業的互聯網化歷經了三個不同階段。首先是自建電商平臺,此階段的問題是獲取用戶成本高、無流量。第二階段是入駐大型電商平臺,問提示用戶數據無法沉淀,無法建立用戶有效互動。現在處于第三階段,實體零售的自有終端門店和其代表的線下流量成為實地商業的核心優勢,以此為基礎建立智慧零售服務體系已成趨勢。
“區域性商圈是巨大流量入口,也是多業態融合O2O的重要場所。以微信搖一搖周邊、微信連Wi-Fi、微信掃一掃為入口,微信為商家打通了‘人-信息-服務-線下場所’四重連接,幫助商場、商戶打通線上線下,解決提升客流量、延長駐留時間、調整冷熱區動線等實體商業痛點,特別是通過優化近場服務,將商圈內的路人變成潛在用戶和客戶,實現‘路人轉粉’。”耿志軍舉例道,看似場景小眾的停車,實際上卻是商業綜合體物業服務升級的重要驅動力,能夠助推其營收與運營效率的整體提升,因為車主其實代表著一個有消費能力的高質量用戶群體。
據悉,首個接入微信智慧停車的廣州正佳廣場,試運營期間1個月內覆蓋了當地32萬用戶,30%停車費支付由微信完成,占比僅次于現金。第一次體驗后再次使用微信支付的車主高達8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