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購亂象調查:出國繞一圈山寨變大牌!
海關總署發布《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從事跨境電商業務和行為的企業及個人的法規,預示著相關部門開始重視并著手規范飽受詬病的海外代購業。該行業存在哪些問題?監管為何頻遇瓶頸?新規能否成為海外代購蠻荒期的“終結者”?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暗藏大貓膩,亂象漸欲迷人眼
只要國內名牌店價格的六七折,就可以買到同樣的產品,這種誘惑對于很多人來說難以抗拒。一時間,海外代購成為消費新寵。然而隨之而來的市場亂象迅速將該行業推入了發展的蠻荒期,飽受詬病。
“拍免稅店照片,保留發票小票、禮品袋、防塵袋、說明書……”在英國留學的李霖假期前總是要忙上一番,在淘寶、QQ、微信上發代購信息,賺取差價買回國機票。在很多人的身邊,參與代購的人有不少,但“門道”各異。有些人甚至專門負責接收國內來的包裹,換個包裝,再原路寄回。
“出國繞一圈,‘山寨’變大牌?!睆氖?a target="_self" title=" ">海外代購4年的徐曉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但又無可奈何。
在加拿大留學的肖琳經營著一家網店,每天在微信上推介各種國際品牌箱包,發布自己在國外拿貨的照片,冠以“專柜代購”“專柜拿貨”等噱頭,訂單不斷。
灰色地帶,規范管理難落實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對于海外代購行為,是按照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有關規定來處理,并沒有特別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定義和約束。一些人將其進口的應稅“貨物”拆分成多票、偽報為個人“物品”,通過郵遞、快件渠道進境,已經超出了“合理、自用”的范圍,實質是利用個人物品免稅額優惠,偷逃關稅、牟取暴利。
實際監管難題讓海外代購業成為灰色地帶,商品質量和安全問題隨之而來。由于取證難,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買家自身分不出商品的真假,又不可能去商場專柜驗貨,代購賣家自然有恃無恐?!焙M獯徺I賣雙方關系全憑誠信,給消費者維權制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疏堵結合,新規規范代購業
8月1日的新規被認為使海外代購行業一舉進入到了有法可依的規范經營階段。按照新規,海外代購被納入到稅收體系,個人代購行為需采取“清單核放”方式辦理電子商務進出境物品報關手續,并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信息,以方便監控,消費者維權將有據可查。手續不全的海外代購行為,涉嫌走私、逃稅,將受到海關處罰。
新規疏堵結合,允許海外代購行為存在,但嚴格監管,讓個人網店的海外代購生意大受沖擊。
提醒:不要相信網上任何六七折代購,請自行去專柜購買,以免上當受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