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顯現 化纖長絲亟需轉型升級
在日前于浙江嘉興王江涇舉辦的“2014全國化纖長絲面料產品開發年會及粘膠長絲專題研討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徐文英表示,化解產能結構性失衡,當務之急是積極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2014年1~4月,紡織工業銷售1.954萬億元,增長8.67%,增速下降5.5個百分點,利潤921.5億元,增長11.57%,增速下降5個百分點。相應的,紡織各大類產品,比如棉紗、布、化纖、粘膠纖維等,產量增長速度均有所放緩,其中粘膠纖維增速下降幅度最大,達17.6個百分點。同時出口形勢較為嚴峻,一季度紡織服裝出口598.8億美元,增長0.49%,增速大幅下滑15個百分點,美、歐、日三大傳統出口市場中,除開歐盟需求略有改善,增速提高4個百分點之外,美、日市場都不理想,美國勉強增長0.83%,增速下降2.36個百分點;而日本則干脆是直接下降7.03個百分點。
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服裝類(限額以上)零售額中,增幅較上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僅為9%,且服裝零售額增速比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增速低了3個百分點,顯示內需仍然不足。另一方面,一季度的投資增速在下滑,下滑3.65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數增速更是下降23.4個百分點。
可見,出口形勢較嚴峻,內需仍不旺,投資增速繼續下滑顯示行業信心不足,投資拉動作用減弱……種種經濟下行趨勢,使紡織行業又一次深刻體會到了調整轉型升級的迫切性。
而從上游原料PTA的供給能力看,由于前些年的投資過旺,隨著近年的逐漸達產,產能走上了慣性增長的通道,今年計劃還將有1000多萬噸PTA達產,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PTA價格已經降到了6100元/噸,部分PTA生產企業出現嚴重虧損。為了挽救全行業虧損的局面,重點PTA企業在討論集體漲價500~600元/噸,遭到了下游聚酯長絲企業的強烈反對。
產能很大,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這些現象長期以來在長絲織造行業的一些企業存在著。如今遇上下游需求不足,上游原料漲價,兩面夾擊之下,產品供大于求,競相降價等惡性競爭在所難免。“我們長絲織造的產能經過十多年每年增速超過20%的高速發展,確實也已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徐文英說,“尤其是那些專門生產低檔次大路貨產品的企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庫存積壓現象,有少數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邊緣,這種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確實需要采取緊急剎車措施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