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罰單事件后,國人要對洋品牌提高警惕
許多年以來,有太多人受夠了國貨的不爭氣,格外偏愛起洋品牌。悲摧的是,擦亮眼睛以后,又發現有太多洋品牌,同樣在干著坑蒙拐騙的丑事,而且,許多還是專門欺騙中國人。
最近,有一家洋品牌因此挨了一記“耳光”。這家企業就是著名的耐克體育公司,它的同一款籃球鞋,不僅價格高出國外500多元,而且在國外銷售的雙氣墊到國內變成了單氣墊。這次,工商部門沒有再給這家洋品牌面子,開出了487萬元的罰單。這事兒贏得無數消費者激賞的掌聲。因為這是針對洋品牌在中國市場實行“雙重標準”的首張罰單,人們希望,這件事能夠成為一個范例,從此開創抵制洋品牌“雙重標準”的新局面。
這是因為,有太多的洋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后,立即就“變臉”了,厚外薄內,搞起“雙重標準”。當然,這種“雙重標準”,是指“歐美版”遠高于“中國大陸版”,在產品質量、配置、服務以及上市時間上,都對中國消費者有著特定的“身份歧視”。比如很多所謂奢侈品牌在國外被曝出質量問題下架,國內照常售賣;汽車售后服務和保證期限的差異性歧視傷害了太多中國車主的心,甚至問題車在中國的召回都要比國際市場慢半拍。要還原這一切背后應有的公平與公正,扔向洋品牌的罰單,肯定會像雪片一樣飛;應該回到中國消費者口袋的補償,也應該有太多太多。
很遺憾,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貼在耐克公司臉上的首張罰單。更多犯著同樣錯誤的洋品牌,依然平安無事,依然安之若素。某些洋品牌的無良,甚至無恥,令人痛恨。可是,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格外偏愛,也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就算看到洋品牌劣質丑陋的一面,還是會抱著“兩害相權取其輕”心態,固執選擇洋品牌。對此,板子不能總打在消費者心理不健康上,國貨太不爭氣,才是根本原因。想想國產嬰幼兒奶粉曾經坑慘了多少家庭,也就理解國貨不自強,洋品牌有市場這種無奈現實了。
面對問題國貨,消費者維權往往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三聚氰胺事件過去那么久,相關賠償仍然沒能真正回到消費者手中,不就是消費者話語權缺失的最好體現嗎?
相對于國貨,消費者針對問題洋品牌的維權,會更難。要知道,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拋給洋品牌的誘餌,就是“超國民待遇”。而且,對這些洋品牌的監管也格外寬松。商家是無利不起早,有空子必鉆,制作“中國標準”的背后,就是商家節省巨大成本,獲得巨大利潤。
此外,遏制這種“雙重標準”的法律武器,國內外的火力表現也很不同,從懲戒力度看,很多時候完全就是鳥槍土炮與洋槍洋炮的威力差別。這一切,都讓養大的小貓變老虎,回過頭再啃主人一口。
改變洋品牌的“超國民待遇”,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去實現與國際社會接軌,現在要走的路,都是很長很長的。我們在分析這些制度措施的時候,往往忘記最本質的問題,最大程度實現消費者的公共利益,就必須最大程度滿足公共話語權的實現。
沒有話語權的中國消費者,在洋品牌面前,要擺脫做“冤大頭”的命運,實在太難了。洋品牌正在集中暴露出“鬼子來了”的丑陋與可怕,這實際上都是我們市場秩序失去公平競爭與法治保障,處于監管失靈的狀態下結出的惡果。
抵制洋品牌“雙重標準”這種不合理的現象,需要面對制度不完善、政府監管與執法失靈的種種困境,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要靠公共話語權來落實。考驗的,也還是當前民主、法治與文明進步程度與進步速度。
因為這種進步有多大,有多快,消費者的話語權提升空間也就有多大,有多快。抵達了一定程度,洋品牌“雙重標準”也就自然瓦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