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前處理技術的發展
紡織印染業和紡織印染技術與產品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上下左右是相互關聯的,前處理是否還能往前處理,是在筆者上一次的文章中提出來的,例如棉紡織業技術改道中的“三無一精”(即無卷加工、無接頭紗和無梭織布)的比重加大及精梳紗比重增加為我們印染產品品種、規格、質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體現了上游產品服務于下游產品的意識大大提高。正因如此,有許多產品質量上的問題或是環保問題,往往是出現在印染加工或產品中,但又不全是印染加工中造成的,例如:
(1)“三絲”(即異纖維)的混入,這是原料或紡廠中造成的,可是對印染產品的最終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或是要增加很麻煩的剔除工作量,延長了加工時間并增加了成本,還影響了質量。
(2)棉籽殼問題,軋花廠和紡廠應多動動腦筋,它把棉籽殼軋碎了,混在棉花里,到了紡紗廠夾死在紗里面,到了織廠編得更緊,然后再讓印染前處理加工中去除,這是否有點給印染出難題,它的去除目前還離不開重堿重煮、給環保增加了不少的壓力。
(3)PVA漿的問題,這是織布廠的需要,為了減少紗的斷頭,這種漿料相對便宜,漿紗質量好,耐磨,尤其為了適應目前的高速織機,上漿率越來越高,有如賣壞布的同時在賣漿糊,但漿料對印染加工有百害而無一利,退漿是印染前處理的最基礎的一步,關系到前處理的最終效果。PVA 漿不易降解退漿難,回收難、回收物處理難,造成了退漿殘液極高的COD,大大影響印染產品的質量和加工成本,給印染加工出了個大難題,大家比較看好的酶退漿等及煮煉,PVA 漿的問題也比較復雜,但影響又較大,有關單位正在共同商量是否將該工藝列入“雙高”之列。
(4)堿減量問題,在化纖仿真產品中的一個常用工藝,而且減量率多比較高,“堿剝皮”下來的殘液COD 極高,還不易降解,目前特別在浙江等地還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采用這種辦法,主要由于我國生產的大部是常規滌綸,以往生產細旦,超細旦纖維的工藝技術跟不上,異型纖維的生產能力跟不上,而且成本高,因此,只能用上述明顯不合理的堿減量工藝,也即用強、濃堿把常規較粗的滌綸纖維“變細”(俗稱“堿剝皮”)以此改善常規滌綸的染色性和服用性能(如手感和懸垂性等),有利于使化纖仿真印染產品的堿減量工藝被逐步取代,僅作輕微的減量或不減量,以此減輕環保壓力,有關單位正在研究擬將堿減量工藝列入“重污染”之列。
以上簡單例舉了四條由于印染前處理之上游原料或加工工藝技術中附帶給印染前處理的環保和產品質量的嚴重壓力,所以,要提高印染加工中的節能減排效果,必須是從上到下,以至橫向的一個系統工程,最終問題暴露在印染加工和產品中,而問題的源頭不是都產生在印染,這里所說的印染前處理是否還能往前處理,是對其之前的上游環節而言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