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營銷新策略
絲綢、女裝是浙江的特色產業,促進服裝業營銷模式的轉變十分必要。
建立品牌就是建立一致性
針對目前中國服裝業外銷疲軟、內銷增長放緩的情況,IFB國際時尚品牌發展管理中心總裁王翔生教授認為,品牌市場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結構性轉變。
“消費者從最初的商品需求到如今的品牌追求,最后上升到對品味的講究。”王教授指出,在后危機時代下,市場瞬息萬變,陳舊的經營理念和方式勢必使企業陷入困境。“企業要完成從成本到價值的轉變,從求穩到求變,從求變大到求變強,從追求個人英雄主義到追求團隊成功,最后完成從‘牌子’到‘品牌’的轉型升級。”
在談到如何成為市場優勢競爭者時,王教授表示,浙江企業要從專注市場份額到“創造市場”,打造自身的“個性化”。“價值創新針對的是市場和消費者,產品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如何幫助人們達成欲望甚至創造欲望。”
“建立品牌就是建立統一性和一致性。”對于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如何謀求品牌發展策略,王教授認為,“企業要創造認知度優勢,由認知度建立熟悉度,由熟悉度建立信任度,由信任度建立知名度,最后培養起消費者的忠誠度。”另外,從品牌特征、風格定位、品牌形象、商品規劃和市場戰略幾個方面入手,完成品牌營銷體系的整合。
未來企業競爭是人的競爭
除了供應鏈、信息化系統等內部改革,也十分注重文化的塑造。對王翔升教授關于“做服裝并不是賣衣服”的觀點,雅瑩工業事業部部長仇瑛女士表示十分贊同。“雅瑩追求優雅、自信的感覺,希望為消費者傳遞積極的生活理念,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于公司員工,雅瑩注重“人性化”的品牌管理模式。“我們的員工都是最好的員工,”仇女十笑談道。“平衡、愛、幸福,良好的企業文化和人文素養為雅瑩的發展之路又增添了新的動力。”
中南亞太顧問咨詢機構商品首席顧問洪志業先生在之后的講話中提到,“未來企業的競爭是人的競爭。”在競爭愈加激烈、市場多元化的趨勢下,人力資本是企業未來要重視的一項資本。洪先生表示,“企業要關注人的培養,多跟外面合作,多請‘外援’。”
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科技=新興產業
在企業發展的第37個年頭,“市場變化大,轉型是必須。”萬事利通過“文化”和“創意”的完美融合,在轉型道路上找到方向,由此開辟了一條新的絲綢之路。
在對提升品牌文化方面,屠紅燕給出了“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科技=新興產業”的等式。“絲綢不僅僅是面料。”她指出,絲綢與中國古漢字、四大發明、貨幣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挖掘絲綢的文化底蘊,跳出絲綢做絲綢。”
“一匹絲綢只是面料,但一本絲綢書卻可以成為文化禮品,一副絲綢畫成為藝術品,一件絲綢服裝成為服裝產品。”萬事利通過開發絲綢產品,將絲綢的文化和價值得以最大化提升,讓絲綢在國際舞臺上熠熠發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