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制鞋企探索加速中部崛起品牌模式
月20日下午,安徽宿州市經濟開發區東藝鞋業(宿州)有限公司首批兩萬雙成品鞋裝車,準備出口到美國。這是安徽省宿州市2010年起打造中國“中部鞋都”以來首批成品鞋對外出口。東藝鞋業(宿州)有限公司為東藝貿易(香港)有限公司獨資興建,是宿州市2011年度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約9億元,廠區占地約600畝,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產各類皮鞋3100萬雙,實現銷售收入46.5億元,利稅3.66億元,吸納約1.6萬人就業。公司現已有員工近500人,日生產皮鞋2000多雙,使用的是最先進的生產流水線,皮革下料、加工、成品鞋包裝都在一條生產線上完成。據悉,該項目從基建到投產只用了6個月,第一批兩萬雙成品鞋從下料到交貨不到20天,創造了宿州制鞋行業的“溫州速度”。
在踐行中部崛起的戰略進程中,宿州市抓住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實行高位、整體承接轉移優質產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市經濟開發區西南片區啟動建設中國中部(宿州)鞋業生產基地,將用5到10年的時間,建設20平方公里鞋業生產工業園區,引進20家左右的國際國內知名鞋業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入駐,安排20萬人就業,實現年銷售收入500億元,實現利稅50億元,把宿州建設成為鞋業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創新、教育培訓、會展旅游五位一體的“中國中部鞋都”。
走進宿州市制鞋產業基地,記者屢屢聽到納米技術、纖維技術、三維設計、快速成形等關鍵詞,以前印象中“一瓶膠水一把刀,一臺機器把鞋敲”的傳統制鞋場景已經不復存在,各大制鞋企業紛紛搬來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最新最快的各種制鞋新技術在宿州被首先應用到成品鞋的各個生產環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轉移中也實現了科技創新。
目前,宿州鞋業基地已入駐項目54個,協議引資約114億元,現已初步建成10平方公里的制鞋生產區、生產配套區、商貿物流區等,帶動了3萬多人就業。百麗、康奈、東藝、意爾康、鴻星爾克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戶宿州。2011年,鞋業基地實現產值28億元,稅收1.6億元,中國中部鞋都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宿州市委、市政府在打造“產業新區、人居新城”的思路下,進一步打造產業新高地、建設宜居新城區、探索中部崛起新模式。宿州市長張曙光說:“將以試驗區為載體,以產業為紐帶,以人口為支撐,促進產業、城市、人口的良性互動發展,把制鞋產業城打造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三化同步”推進的試驗區,探索一條皖北乃至中部欠發達地區“整體承接——產城一體——三化同步”的跨越發展新途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