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高“身價”原因何在?
“一件衣服若是200元的成本,賣不到800元的話可能就會沒利潤。”從事服裝行業20多年的安徽皖鶴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維俊給記者算到,一件成品衣服賣出去后,商場抽走30%、納稅超過10%、宣傳折扣、員工成本至少20%……所剩下的“盈利”微乎其微。
而記者在采訪的服裝生產企業中了解到,用工成本、制作成本、宣傳成本等環節都在逐年遞增,其中流通環節的成本占比最大,為標價的70%左右。
棉商:每噸棉價同比去年跌萬元
去年一年,棉花的價格呈現歷史罕見的“過山車”劇烈波動。棉價飆漲,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被人們稱為“棉花掌”;棉價暴跌,讓不少人被套牢,又被冠名為“棉花套”。忽上忽下的棉花價格,不僅讓棉農欲哭無淚,也給棉商、紡織業重重一擊。
“相比去年的棉花價格,今年每噸棉價同比去年跌了一萬多元。”安慶市江花棉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這個時候每噸棉價為3萬元左右,而當前每噸的棉價在1.97萬元左右。該負責人分析,棉價的調增與自去年9月份以來,政府在國內市場采購250多萬公噸棉花補充國家儲備有密切關系。而接下來這段時間,隨著春裝上市、服裝企業儲備貨源等影響,棉花的價格仍將平穩上揚。
企業:流通環節成本過高
立春過后,商場里的春裝也相應“登場”,但消費者會發現,即便普通的一件薄外套,售價也高達六七百元。春裝價格為何“居高不下”?
“一件200元成本的衣服,如果我不標價800元出售,可能就會面臨‘虧本’的尷尬。”黃維俊解釋,一件成品衣服賣出去,商場將抽走30%,納稅額10%以上,折扣宣傳、人工成本至少20%,整個流通環節的成本最大,約為標價的70%左右。
合肥市蕊琦時裝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洪文松也表示,“一件衣服的成本有很多方面構成,首先是制作成本,包括設計、面料、加工等環節;其次是銷售成本,包括商場入場費、提成費、宣傳折扣、員工開支等費用,小型服裝企業的利潤微乎其微。”
專家:多元化經營助發展
在安徽省服裝商會副會長陳潔庚看來,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品牌服裝的消費需求也日益增加,積極開展品牌推廣與營銷網絡建設,建立行業競爭優勢,是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最佳選擇。
他認為,若要緩解流通環節過高的問題,一方面安徽急需發展本土服裝企業,充分利用宿州、蒙城以及“安徽服裝第一鎮”孫村的有效資源,形成品牌進入市場,市場托舉品牌的共贏局面。當前,服裝企業的出路并不在制造,而在品牌。只有擁有知識產權,才能享有品牌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需要吸引和培養高級人才,引導沿海城市服裝企業勞動力回流。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也是趨勢所向。當前紡織行業專業并形成規模的網站并不多,因而建立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也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