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紡織服裝企業加快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具備
在過去的5年里,中國對國際市場仍然需要中國產品,需要中國資本的參與。這表明,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加快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具備。
伴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發展具備了強大的內在動力。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國民儲蓄率較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步伐加快,這些都為保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廣闊空間。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由于身處國際產業鏈分工最低端,由于過分依賴出口,“中國制造”在危機襲來時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僅東莞一地就有數以千計的企業在危機爆發瞬間即宣告倒閉。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國近年來推進加強自主創新,促進整體經濟增長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戰略效果在這個關鍵時刻顯現出來了。中國眾多成功轉型升級的紡織服裝企業,向我們展示了支撐這些行動模式的基本驅動要素。
如果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催生中國企業的環境和條件,那么,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創建初期的那種環境和條件已不復存在。然而,我們確信,企業是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如果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能夠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通過改革和創新,提高對環境和市場的適應性,通過轉型升級,增強自身競爭力,就能夠生存更長時間,甚至永遠生存下去。這取決于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是否具有轉型升級的能力。
回眸過去,我們不難發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便是企業自身不斷提升的過程。企業不斷提升的動力來自全球經濟的深度變革和調整。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企業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主動確立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大力提高應對國際復雜局面能力,走出一條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道路。
在外部需求較長時期內難以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需要有效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面對產能過剩壓力,需要提升制造業的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含量;在資源環境矛盾加劇的條件下,需要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低成本比較優勢開始減弱,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風險控制能力還比較低,屬于典型的速度經濟型企業。主要原因還在于核心技術不像勞動力、原材料可以買來,要靠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自己發掘找到,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
此外,在利益格局更加復雜的條件下,需要企業家的判斷力、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必須走出一條企業家思想解放之路。此前,集群發展便是中小企業面對體制劣勢而改變生存環境和生存方式的成功探索。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十二五”期間的總體思路,勾畫了中國現代化巨輪以變革推動發展轉型的戰略抉擇,這無疑將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戰略抉擇。
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的國家經過十一個發展規劃的寒暑磨礪,當我們的紡織服裝企業經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風雨洗禮,機遇與憂患的激烈交織之中,時代向企業、向企業家提出了新的進化要求。縱然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再多,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依然會為世界經濟送上一顆“定心丸”并面臨大有可為的時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