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析:中美時尚 矜持幾何?
紐約SOHO區
過了元旦,全球時尚人的眼睛又開始盯向紐約,每年全球時尚界的第一件大事,總是從紐約開始,2月中旬的紐約時裝周,就像時尚年關的大剪彩一樣,一年新浪潮即將開始。
不過,這個隆重絢麗的大剪彩,倘若剝開所有珠光寶氣的浮華看本質的話,卻是相當的現實和理智,就像很多親歷紐約時裝周的人說的:美國是一個現實的國家,從紐約時裝周可以看到這一點,倘若你沒有深入美國市場的實力,即便你打破腦袋非要進到林肯中心(紐約時裝周主場地),并且一擲千金將奧巴馬請到現場,那“千金萬金”也不過是打了連影都看不見的水漂。
更何況,在紐約時裝周嚴格的篩選制度下,一個在美國主流市場見不到影兒的品牌,進入林肯中心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這些年,已經有身先士卒的中國品牌先后開墾了紐約時裝周這塊處女地,不僅在國內起到了直沖高端的宣傳效果,也確實讓中國品牌的“國際聲音”高亢了許多,但品牌真正受益了多少?投入與產出是否呈正常比例?也只有品牌經營者自己知道。
這也不難理解,時至今日,參加紐約時裝周的中國品牌,絕大多數只是一露崢嶸,無論原因何在,通過一次作秀,品牌經營者至少有兩點可以清晰:第一,紐約時裝周與美國市場之間的關聯;第二,來到紐約時裝周的全世界專業買手,很難通過一場秀而對一個品牌產生太多的印象。
當人們由此在計算中國品牌參加紐約時裝周究竟劃不劃算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有品牌開始將目光理智地投向美國市場了呢?{page_break}
中美時尚矜持的原因
比較一下就看得出,中國時尚市場向全球開放以來,大家常常掛在嘴邊上的“歐美品牌”,實際上只能說是大部分歐洲品牌和一點美國品牌。盡管CK、LEVI‘S店面眾多名氣十足,但縱觀十年內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主流品牌,增長比例非常緩慢。
甚至在國內與ZARA、H&M齊名,而在美國市場比這兩個品牌還要廉價的GAP,與中國市場眉來眼去多年,至今似乎還是沒有邁出實質性一步。
或許是因為美國時尚與中國時尚始終表現得有些矜持,在中國時尚品牌喊出“向國際化進軍”的那天起,也很少表現出要開通美國市場的雄心。整個行業界,在頻繁與歐洲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同時,所謂“進軍歐美”的另一條腿,顯得營養不良。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很明顯,市場需求和文化差異令雙方都有些膽怯。”美國精天國際/精天時尚有限公司總裁田靖分析道,這位常年從事中美時尚往來的美籍華人,就是贊助并協調中國男女時裝品牌首入紐約時裝周成功舉行發布會的功臣。
“美國市場很龐大,在內銷上并不弱于中國市場,更優越于國土面積很小的歐洲各國。更何況,美國品牌第二個供應地,也是國土面積龐大的加拿大,再加上還有整個南美市場和歐洲市場,同時,歐洲及日本等國的時尚品牌還會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市場,與美國本土品牌PK。所以,對遙遠的中國市場的開發,美國沒有歐洲各國那么急迫。”田靖說。
雙方市場都很龐大,雙方市場的時尚品牌似乎都多到可以老死不相往來的程度,如果真是這樣,為什么中國品牌會努力著向紐約時裝周進軍,而今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也出現了很多美國時尚人士的身影,看起來,中美時尚多年矜持的那張紙,要有被捅破的趨勢。
“你說中國品牌不愿意進美國市場嗎?我認為不可能,而美國品牌也對中國市場充滿了憧憬,這我是知道的,尤其是始發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后,讓有些犯懶的美國人變得積極起來。”
或許美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不是難事,畢竟有很多歐洲同胞在中國遍地開花的范本可以參考,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消除美國人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等現實問題的躊躇,“美式風味”免不了加入中國時尚的競爭行列。
而中國品牌的美國夢,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做,紐約時裝周不是捷徑,而盲目在美國開店同樣徒勞無功。{page_break}
進美市場相對優勢和現實問題
現實,一向是紐約時裝周的風格,也是美國時尚市場的風格。多年研究美國時尚市場的田靖,對美國人的消費意識,總結得很精煉。
“美國人認為好看的服裝,他一定會買,對于品牌的要求不見得有多么較真兒,但有一點是美國人普遍的消費心理,他們比較認區域,他們大多會到主流商業市場和主流百貨商場去買服裝,而不是隨便到某個街區小店購物。”
紐約第五大道不用多說,離第五大道不算太遠的SOHO區,是當今美國年輕人擁躉的時尚品牌集聚地,在全美國,像這樣的時尚購物集中的區域是美國人消費的主要場所,美國大多小城市只有一條集中品牌店的商業街,而不像中國會把服裝小店隨便開在自己家門口。
在相對主流的商業街區和百貨店里(美國有高中低檔三種類型的百貨連鎖店),美國人更多的是看款式而非品牌,他們認為只要開在主流商區的品牌都是不錯的品牌。
“對于想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品牌而言,當地人的消費心理很適合品牌在美國的發展,歐洲人很難接受外來品牌,尤其是他們不熟悉的品牌;美國人要開放得多,他不在乎你是來自中國還是別的國家,只要你的商品他喜歡就OK。我認為,中國品牌向歐美進軍的可能性,美國勝過歐洲。”田靖說。
客觀地說,到目前為止,中國品牌還沒有在美國成功站穩腳跟的案例,也就是說美國主流市場還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
“但是,我接待過很多從中國來美國考察的時尚女士,她們穿戴的服裝服飾,都會受到很多美國人的喜歡,美國人會問這些服裝什么品牌,當他們知道是中國品牌時,會表現得很驚訝。”田靖說。
美國時尚界對中國制造業應該很熟悉,美國時尚產品絕大多數都來自于中國,對于中國制造的質量和技術含量,美國人應該是認可的,而中國時裝在美國又能受到當地人的追捧,那么,阻礙“中國品牌在美國”的那條溝究竟有多深?
“文化、生活和消費習慣,還有投資成本,是最深的鴻溝。”田靖分析道:“就市場發展狀況而言,中國品牌很愿意扎堆,又有老鄉意識,喜歡開在中國人多的地方,所以很難融入美國主流市場。”
誰都知道在美國的華人很多,率先打入美國的東方品牌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喜歡和老鄉做生意也在情理之中,況且,將店面開在非主流商業街上,租金人力成本也相對低廉,這些都是經營者認真考慮過的因素。
但是,當品牌真的這樣落地,很多經營者才會體會到現實桎梏,在美國,人們的消費習慣是最務實的,他們會按著自己的收入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百貨商場或品牌店,而美國商業市場也相當發達完善,即便是收入微薄的人,也有相對應的市場為他們服務,所以,但凡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人,都不會為了圖便宜選擇零星的街邊小店。
“所以,中國品牌進入美國市場,最難的不是如何打響知名度,而是如何通過好的途徑迅速融入主流商業圈。”田靖總結道。{page_break}
紐約第五大道
進美市場可供參考的途徑
盡管田靖成功運作中國品牌精彩亮相紐約時裝周,做一場精彩的秀對中國品牌來說也不是難事,但是,再美的風景,如果只有一次,也只能成為浮光掠影的記憶而已。
“客觀地說,參加紐約時裝周的人大多是來自全球的專業買手,他們并不希望紐約時裝周上的品牌只為作秀而來,他們認為你要做時裝周就必須有銷售有訂單。”田靖說。
有些品牌為了能夠吸引買手,在作秀期間專門在紐約主流商業區租了一個暫時的展示廳,希望買手能夠在看完秀后馬上到展示廳來洽談合作。
殊不知,長“泡”于紐約時裝周的專業買手們,從來不會在時裝周期間去任何品牌的展示廳或專賣店,他們的工作流程是在時裝周期間只是集中看秀,記住自己心儀的品牌,然后馬不停蹄地飛往歐洲,因為,紐約時裝周之后,米蘭、巴黎、倫敦等時裝周隨即開始。
當這些買手看過了歐美各大時裝周之后,才會回到美國,認認真真地考察在時裝周上有傾向的那些品牌店面或展示廳。
“所以,很多中國品牌短期租了展示廳,人家根本就沒有時間來,等到他們從歐洲回來想來看看你的產品,中國品牌早就已經撤店回國了,人家即便對你的品牌有好感,也無濟于事了。”田靖語帶遺憾。
也就是說,真正要在美國打開銷路,并通過紐約時裝周吸引全球專業買手,擴大美洲、進軍歐洲,第一步要做到的是在美國主流商業區有長期店面或展示廳,即有銷售前景,又可以讓全球商業買手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你。
這個道理其實并不深奧,為什么中國品牌始終沒有這么去做?
據田靖介紹,在美國大中城市主流商業區和主流百貨店擁有一個獨立的旗艦店,一年房租、裝修裝飾設計、工作人員工資(在美國主流商業區開旗艦店必須聘請美國籍員工)、生產訂貨、水電費等雜項費用加起來,一年總金額在140萬美元左右。
這樣的成本對絕大多數中國品牌而言,絕不是一筆小數目,這還不算每季宣傳及一年兩季時裝周作秀的費用。
“這是最簡單的途徑,但成本也是讓眾多中國品牌望而卻步的,另一種方式,就是集合多個品牌,以展示廳的模式進入美國主流市場。”
田靖所說的展示廳,其實中國設計師品牌在巴黎有過嘗試(SHOWROOM),只不過,在巴黎做起的“SHOWROOM”是短期的展示行為,吸引巴黎時裝周買手下訂單,而田靖所指的展示廳,是長期進駐美國主流市場的商業模式。
展示廳在美國是常見的商業渠道,據田靖介紹,展示廳可以多個品牌合作,面積不需要太大,店面員工也不用太多,分攤到各個品牌的成本相對要小很多。
展示廳多以吸引百貨商場買手下訂單為主,兼以零售。田靖介紹,陌生品牌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百貨商場是比較省時省事的銷售渠道,展示廳的功能就是幾乎一年365天,都會有不同的百貨店買手來參觀選擇下訂單,所以,無論是美國本土品牌還是歐洲奢侈品牌,都會在美國擁有旗艦店、百貨店專柜的同時,在幾個大城市還會擁有自己的展示廳。
“如果5個品牌合作組成一個展示廳,在紐約知名的SOHO區百老匯大街,平均費用大約20多萬美元。”田靖說“這是一條捷徑,不過,如果幾個品牌合作組成一個展示廳,我的建議是,這些品牌一定不要相似,最好是男、女、童裝、休閑裝等等不同類別組合一起,這是美國商業市場的運作模式,避免惡性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