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營銷戰略的想象力
從哲學的市場凋敝。因此,思想是營銷戰略的想象力,也是營銷戰術的創造力及靈魂。
思想的重要價值,在于它需要反映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思想不是充滿比興的敘事鋪排,更非引人入勝的辭采華章,思想之妙存乎一心,嬉笑怒罵皆可成文,夢囈之語可做文章。即便那些原始狀態的,分散、零碎的思想,也會時時散發出理性的光芒。營銷就是將思想付諸現實的行動,如果沒有思想的導引,市場就會失去它正確的方向。企業能夠取得成功,與企業家的營銷思想是分不開的。早在1954年,德魯克先生就在《管理的實踐》中告誡人們:真正重要的決策,都是戰略決策。這些特殊管理決策最重要而困難的部分,從來都不在于能否找到正確答案,其重要價值就在于能夠提出正確的問題。因為最徒勞無功的做法,莫過于為錯誤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可見,戰略的真正價值在于能否提出正確的問題。
近期,iPhone4在中國異常火暴,進而引發了人們對史蒂夫喬布斯這個創新狂人的癡迷,業界也把蘋果視為當今營銷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的成功典范。如果回望營銷思想史,我們會發現,喬布斯的創新并非單純的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而首先是思想創新。1960年,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奧多萊維特就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成名作《營銷短視癥》,他告誡人們,要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就需要停下來思考,想一想什么叫營銷。最重要的力量是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人的需要和欲求。在此之前,學界普遍認為,顧客的需求要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才能弄清楚,這也是營銷者最重要的工作。萊維特則認為,消費者的偏好是可以引導和塑造的,他認為消費者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營銷的關鍵是塑造他們的消費偏好。因此,市場營銷只存在客戶導向,不存在產品導向。憑借對營銷的深刻洞見,萊維特成了最具想象力的營銷大師和戰略思想家。從喬布斯的一路成功,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營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于年輕的中國企業及尚未成熟的中國營銷,如何從西方經典理論與企業實踐中吸取營養,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我們也可以從商業思想的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三家企業: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只要你了解一下他們的老師是誰,它們復制了誰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模式,你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市場不是等來的而是被創造的。而且,拿來主義也是創新,模仿可以變為創造,IBM就曾被德魯克先生稱為“最出色的創造性模仿者”。當然,不管模仿還是創造,都需要你有一雙深刻洞察人性的眼睛,具備準確把握時機、深刻領悟市場的能力。能夠創造市場的人,一定比別人多一樣東西,這東西不是千里眼、順風耳,不是預測功能,不是撞大運,而是思想。馬云成立阿里巴巴的動機源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想到的是如何為他人作嫁衣,如何為中小企業服務。最近接受美國記者采訪,馬云說他并不懂技術,用網絡只是收發郵件而已。但馬云卻懂得如何建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如何讓客戶贏利。大道至簡,也許,這就是阿里巴巴的成功邏輯。因此,不必把思想看得深奧玄妙,只要在實踐中多思多想,就會有思有想,行動就有保障。正像張瑞敏所言:“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
戰略需要想象力,但想象力絕不是憑空而來。好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營銷活動中的直覺、頓悟,也都是建立在知識與經驗基礎之上的高級思維活動。哪怕是胡思亂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胡說八道。其實,中國市場從來都不缺少創新的基因,中國營銷人也從來都不缺少想象力。可以說,如果營銷沒有了正確而有效的創新思想,競爭就失去了源頭活水,需求就變得委靡不振,或將導致市場的無序,資源的泛濫。因此,在當前新的轉型期,中國企業最需要的是營銷思想。思想是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感知和超前預見,只有從客戶需求這個基點出發去重新定義產品,才有可能贏得市場。喬布斯的成功,何嘗不是深刻洞悉人性,準確預見而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呢!也正是他的“好學如饑,謙卑若愚”造就了蘋果戰略的偉大想象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