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成:建立完整服裝產業鏈 不走委托加工路線
“漢麻這些原料開始布局,這些東西種了以后是能強化我們的品牌的”
耐克可以通過全球采購的方式讓入選的工廠代工產品,其他公司也可以。進入品牌時代后,生產變得不重要,成為價值鏈末端的產業,意味著高勞動密度、低技術含量和低利潤。于是,一些服裝品牌開始轉移生產環節,專力營銷。
雅戈爾不這么做,它建成了占地370畝、國內最大的服裝制造基地。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沒跟上時代精神的做法。對此,李如成很堅持,他說制造業是永恒的。對于核心的工業制造,雅戈爾不會放棄。
李如成批駁了品牌時代,生產過時的說法。綜觀世界上的知名服裝品牌,無論是工業品牌,商業品牌,沒有生產的支撐,是無法做大做強的。即使是設計師品牌,也有核心的制造基地,或者是與品牌合作的生產群體。像“愛馬仕”,不僅有成衣制造生產線,還在向面料制造等上游產業延伸。知名品牌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保證原料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協同能力,形成競爭優勢;二是不輕易放棄品牌的標準,確保產品品質。由此可以看出,生產制造仍然是服裝品牌成功的重要環節。
耐克通過委托加工取得了成功,引起了其他企業的效仿。委托加工的好處很明顯,首先,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第二,可以明確重點,將有限資源配置到關鍵領域;第三,可以利用代工廠的制造優勢。但是,委托加工也存在風險,品牌的控制能力、價格談判能力等都受到考驗,如果管理不善,代工就會掣肘企業的經營。耐克每年的采購量很大,它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在控制、協同產業鏈的能力方面,其他品牌也無法望其項背。因此,耐克的委托加工可以取得成功,其他品牌就不一定能夠成功。李如成分析,和耐克相比,雅戈爾采購量小,也不具備相應的管理、控制代工廠的能力,因此,大規模的委托加工不會成為雅戈爾的方向。
企業發展會有一定的考慮,采用何種架構、何種理念都是階段性的。李如成分析了服裝業的未來競爭趨勢:“我認為以后的競爭是產業鏈的競爭,不是單一公司的競爭。一些品牌為什么老是做不起來,就是因為沒有產業鏈的支撐。歐洲有一些品牌為什么做得很強,是因為它非常重視產業鏈的建設,不光是自己去做,它對產業的控制能力很強,而我們在中國想控制一條產業鏈很難,因為我們的采購量不能控制一個行業,所以只能自己想辦法,去建一個產業鏈。”
為了控制產業鏈,雅戈爾不僅擁有國內最大的服裝制造基地,還進入了棉花種植、漢麻種植領域,形成了原料種植、紡織、成衣設計、制造完整的產業鏈。“雅戈爾服裝從種植棉花、漢麻這些原料開始布局,這些東西種了以后是能強化我們的品牌的。”李如成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