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棉拋售難抑棉價瘋漲 下游棉企面臨虧損
“我從2003年開始干棉價,已預示著中國紡織業一場疾風驟雨的來臨。
拋售國儲棉難抑棉價漲勢
山東是我國棉紡第一大省。“漲價因素很復雜,有氣候原因,有棉花購銷體制問題,有個別省份棉花減產、農民惜售問題,有行業自律問題,也包括游資炒作問題。”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劉新光說。
總體上講,今年棉花成熟期推遲,大約上市晚兩周時間。由于企業棉花庫存減少,國家為保障企業用棉,陸續開始拋售約百萬噸國儲棉。但業內人士認為,在儲備棉的競拍過程中,部分紡織企業缺乏行業自律精神,競相抬價,起拍價從1 .65萬元,最高炒到2.5萬多元。
“國儲棉無限制拍價,第一次大約有800多家企業參與競拍,第一天一直拖到第二天凌晨兩點還在網上掛著。沒有最高限價,也沒有拍賣的時間約束。”一些業內人士對這次國儲棉拋售表現異議。
在國儲棉的拋售當中,新棉上市了。“說實話,國家賺錢了。但副作用是影響了新棉收購價格。往年,新棉五六元/公斤,現在漲到十二三元。新疆棉花賣到每噸2 .7萬元,還拿不到手。”劉新光說,國家應采取限價措施,將棉價控制在每噸2萬元左右。
一些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棉花儲備后,品質會受到影響,時間長了等級會下降,棉花纖維強力會受影響,而且會增加棉花使用成本。與國家大規模儲備棉花不同,由企業自主儲備更能保證棉紗質量。因此,不少企業建議國家少儲備,企業多儲備。然而,企業儲備棉花卻不能享受農發行資金。據了解,目前一些中小企業貸不到款,只能靠民間拆借的資金來應付。
一個月后紡織企業將面臨虧損
山東是傳統棉花產區,記者近日在素有“金高唐、銀夏津”之稱的魯西棉花產區采訪時發現,多數企業是按2萬元的棉價簽下的訂單。而如果按現在的棉花價格交付訂單,企業將面臨虧損。
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路明告訴記者,公司產品90%出口澳大利亞、日本等市場,棉花價格上漲導致棉紗價格同比上漲了60%-70%,這使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據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介紹,目前從山東棉紡行業的生產情況與棉紗價格看,企業還有可觀利潤。“但一旦庫存棉用完,用上高價棉,棉紗價格能否撐住,是否會造成下游吃不住,這是我們所擔心的。”劉新光說。
現在,企業一般有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棉花庫存。業內預計,一個月后,由于棉花成本上升,棉紗價格肯定要上升,下游產品將受到波及,這對國內紡織品市場也會帶來直接影響。
建議加快國內棉花與國際市場接軌
業內人士提出建議:一是國家采取限價措施,對棉花收購價與供應價加以限制。按全國棉花工作會議說法,我國今年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基本穩定。全球總體產量也穩定。業內反映,中國棉花既不放開市場,又不采取最高限價,要出問題。
二是取消棉花配額制,加快國內棉花與國際市場接軌。劉新光說,世界紡織品的價格與世界原料價格是掛鉤的,但現在國內與國外棉花價格不接軌,國內棉花價格大大高于國外棉花價格,而且帶動國外棉價上漲。
三是建議給棉農直補。目前,影響棉農種植積極性的,主要是效益問題。
劉新光說,國家通過直補可以讓農民嘗到甜頭,讓農民感受種植棉花有錢可賺。我國棉花生產方式仍然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低,比較效益低,這種狀況需要國家重視和加以改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