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要警惕輸入性通脹的沖擊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又到廣交會調研來了。
昨日上午,商務部外貿形勢座談會在琶洲展館的會議室里舉行。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副部長易小準,以及廈門、江蘇、四川、遼寧、廣東、寧波等地的省市商務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還有8家進出口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廣東省參加會議的是省政府副秘書長劉曉捷和廣東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鄭建榮,與會企業的行業主要分布在造船、綠色能源、家用電器、紡織服裝、食品、藥業、還有鞋業等。
幾乎每屆廣交會上,陳德銘都會召開外貿企業座談會,研究分析對外貿易形勢。但這一次的調研又顯得不那么尋常。
就在幾天前,總理溫家寶在湖北武漢調研時,就主持召開了遼寧、浙江、湖北、廣東、四川五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中央高層密集調研的背景之一,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即將出臺。
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當前世界各國正處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轉折點,如何讓當前政策與新的五年計劃相銜接,都是決策者要面對的問題。因此,此次廣交會調研受到格外重視。
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較小
昨日下午,陳德銘在巡完廣交會之后,接受了南方日報的采訪。陳德銘說,從這次的廣交會來看,第二期即將結束,目前的成交額已經超過250億美元,和上一屆同比增長11%,但客商數減少3%左右,說明有效客商是增加的。參展企業的成交量以及下單量普遍增加在10%以上,但考慮到勞動成本以及匯率變化因素,貿易仍比較謹慎。
陳德銘強調:“這也說明,世界經濟在復蘇,而且出現所謂‘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較小,但是復蘇得比較慢,可能有個比較漫長、復雜而且脆弱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重點外貿省市均預測2011年上半年外需增長將明顯放緩,難以重現今年的快速增長之勢,不僅如此,貿易保護主義有增無減,并有向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品蔓延的趨勢。
廣東省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據廣東省外經貿廳對全省235家有代表性企業的最新問卷調查顯示,有79.6%的企業表示第四季度在手訂單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訂單增長20%以上的企業占41.3%,訂單增長10%—20%的企業占25.1%,訂單增長10%以下的企業占13.2%,只有17%的企業訂單較去年同期下降。
但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鄭建榮表示,雖然外經貿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但今后一段時期外經貿發展還將面臨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而作為我國最大紡織企業之一的上海絲綢集團也印證了這一情況的普遍性。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偉民表示,由于國際市場需求的回暖,客戶下單意愿增強,有些主要客戶的訂單量有20%-30%的增長,而且價格也有一定上升。但受人民幣匯率、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企業只有通過增強行業競爭力,來轉嫁成本壓力。
人民幣匯率要保持可預見的穩定性
人民幣匯率問題是外貿企業當前無法繞開的話題,多個重點進出口省市均將人民幣匯率問題列為最關注的問題之首。
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給外貿企業出口造成較大壓力,同時匯率的不穩定性和波動風險也增加了企業經營活動的困擾。據計算,截至10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2.5%,使原本微薄的中國企業出口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江蘇省外經貿廳廳長朱民表示,據其調研,本屆廣交會上,部分企業在手訂單出現虧損,企業普遍反映有單不敢接,短單、小單成主流。部分國外采購商也處于觀望狀態,下單謹慎。
據廈門市外經貿局重點聯系的80家出口企業(占全市出口35.6%)的財務數據匯總,今年廈門市企業實現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9%,但出口毛利潤率僅為9.2%,盈利水平低于去年3.1個百分點。不僅如此,部分行業甚至處在虧損的邊緣,如農產品出口利潤率僅有1-2%,服裝約2%,機電約3%,輕工產品略高些,約5-6%。
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鄭建榮也在會上建議保持國家外經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他說:“特別是目前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巨大,企業反映難以對未來匯率變動進行判斷,同時也缺乏避險機制。請求國家保持人民幣匯改政策的相對穩定,引導企業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徐偉民表示,該企業產品40%出口美國,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對其報價產生重大影響。但他也提出,人民幣匯率小幅度升值可以接受,關鍵是要可預期。“3個點也好,5個點也好,只要能保持一個可預見的穩定性,我認為可以接受,畢竟適者生存才是市場準則。”
徐偉民說,雖然目前中國在紡織行業里擁有技術和質量的絕對優勢,暫時無法被別國取代,但鑒于中國生產成本的不斷提升,報價如果再上升20%,客戶就肯定無法接受了。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為新的沖擊
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也是外貿企業所無法回避的因素之一。
廣東省外經貿廳的調查顯示,由于用工緊張及我省各市普遍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今年以來企業用工成本普遍提高20%左右,六成以上的企業預期年內薪酬仍將上漲;同時企業原材料購進成本普遍有10%左右的增長,鋼材、銅材、塑料、棉花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兩成以上;另外,用電成本上升、海運成本成倍提高,也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
以著名家電企業格蘭仕為例,該企業去年3-4季度以來原材料價格上漲了20%,勞工工資上漲35%,航運物流等費用也在增加,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加上人民幣快速升值,企業利潤大幅下滑,可謂“雪上加霜”。
廣東不是特例。江蘇省113家商務部重點聯系企業統計調查顯示,原材料成本上漲迅猛,侵蝕企業利潤,今年以來該省超過七成的企業經營成本明顯上升,超過六成的企業勞動力價格提高,企業平均用工成本上升15%以上。
但陳德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市場普遍關心的匯率波動、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之外,中國外貿尚需面對美國貨幣發行“失控”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上漲等重大難題。
“從目前情況來看,企業已經對匯率變化、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因素進行了提前考慮和準備。”陳德銘表示,“但因為美元發行不受控制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在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沖擊’,當前這一問題引發的不確定性給企業造成的困難更大。”
但陳德銘強調,中國企業也在積極考慮應對這些因素,相信明年中國的出口仍然是平穩的增長,進口也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陳德銘還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外貿發展方式重點是在結構、質量、技術、標準上進行轉型,同時,商務部還將幫助外貿企業逐步進入國內市場。
“相信經過幾年時間,特別是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外貿結構會有很大的改變和提升,內外貿市場會連成一體。我認為,未來中國的國內市場會明顯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內市場。”陳德銘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