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品牌銷售表現低于預期
自降價以來,據業績報告數據顯示,GUCCI母公司Kering集團最新發布2015一季度業績顯示,這個“利潤核心”品牌銷售表現低于預期,可比銷售額下降7.9%,超過了分析師預期的3%至6%。
其中批發收入同比下降23%,占總收入83%的零售收入(覆蓋全球502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同比下降4%;從大區市場來看,雖然西歐市場同比增長6%,但亞太地區同比減少10%,日本下降9%,北美市場持平。
相關鏈接: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奢侈品電商Net-a-Porter和Yoox合并。歷峰集團與Yoox分別持有合并后集團一半的股份。LVMH、開云集團也都參股了電商網站,或將自己的品牌授權給權威電商。
曾宣稱不“觸網”的CHANEL也把一些珠寶授權給Net-a-Porter了,只有Celine還在堅持認為電商會破壞奢侈品最珍視的購物體驗。
不僅僅是年輕人,全球各地、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將更多的時間消磨在了網上。購物,也越來越多地發生在線上。麥肯錫2013年數據顯示,線上銷售占市場總量的4%,并以奢侈品行業整體增速的兩倍在增加。如果持續以這個速度增長,五年后,奢侈品行業的線上消費額能夠達到200億歐元。
局面改變如此之快,大部分奢侈品牌都意識到放棄了線上就會被拋棄,而他們又擔心電商不可控,把顧客體驗破壞了。
Gucci、CHANEL、Dior、Dolce&Gabanna等品牌在APPStore上線了自己的app,但目前大多還是以資訊發布為核心。Gucci、COACH等許多品牌官網也有銷售功能。但是,麥肯錫咨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只有4%的受訪者有下載過奢侈品類的app。而官網的訪問量、下單量,根本無法和電商平臺向比。
幾年前,SalvatoreFerragamo官方授權中國電子商務平臺走秀網進行線上銷售,但在外界看來,意義更多的是奢侈品牌在消化庫存,兩者的風格并不協調。如果不是Net-a-Porter這樣自己參股的電商,奢侈品牌授權模式始終未能成為主流。而奢侈品牌對各類電商網站的“打假”運動覆蓋了幾乎所有大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