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案例經典呈現 消協詳解“涉網”消費投訴
網上買雙鞋,遲遲不見來,到底該咋辦,且聽專家說端詳
案例 1
一個訂單下了“雙黃蛋”
今年2月份,鄭州市的徐女士在網上買了一款品牌皮包,第二天快遞員就通知取貨。她拿著皮包準備上網評價時,發現訂單信息顯示,自己的貨物正在分揀還未出庫。之后,她的第二只皮包如期到貨了。她打電話給網站客服,得到的回答是,第一個送貨的是假冒的。“那么,誰泄露了我的信息?”對此,網商無法給出解答,徐女士只好投訴到省消費者協會。
解答:
省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主任李漢生:個人信息泄露涉及公安部門職能,如果公安部門確認,消協才可以介入追查調解。很多顧客甚至懷疑是商家自身搗鬼,一次下“單”,賣個雙黃蛋。
鄭州市公安局相關處室負責人:這種情況缺乏舉報指向性,目前爆出的個人信息泄露案件,大都是內部人員掌握直接證據然后報案。徐女士的案件中是哪個環節泄露,商家和行騙者是否利益共同體,立案存在難度。
河南力天律師事務所主任丁香:網絡購物確實存在信息泄露的“副作用”,但法律的監管還存在空白。
案例 2
想換貨碰上霸王條款
開封的李女士在線下商場看上了一件衣服,在網上某代購店鋪下單購買。貨物寄到手后發現尺碼不合適,李女士要求換碼被商家拒絕,理由是店鋪明示“請自行到專柜試衣服再下單,貨物發出后不退不換”。李女士困惑了:既然形成了售賣關系,為什么不能提供三包服務?
解答:
省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主任李漢生:三包一直被當做售后服務的底線,但是目前僅僅存在行業規定里。而即便是霸王條款,一旦認定,商家也會以《合同法》為依據,強調它的合理性。在網購前,最好與網絡代購談好商品的數量、規格、質量、價格以及如何退貨等問題,并保留與其聊天記錄,作為合同憑證。
河南力天律師事務所主任丁香:雖然網絡代購中商家所說的“一經售出不設退換”不合理,但是目前尚存在法律監管空白。因為代購商與消費者只是民事上的委托代理關系,如果沒有確定約定在先,可以不承擔退貨。
案例 3
錢付了貨沒來
2月14日,鄭州的杜先生在網上訂了一雙鞋子。付款成功后,杜先生每天刷新,運單信息均顯示“無法追蹤物流信息”。“我打給快遞公司,客服說這個運單根本就沒有發出來。”杜先生又追問店鋪,才被告知,該款鞋子斷貨,需等待補貨。截至記者發稿時,杜先生的鞋子還沒有收到。
解答:
省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主任李漢生:很多網店都會推出預付訂貨,今天拍下付款,貨物可能兩個月后才到。對于這種遲遲未到的貨物,沒有物流提醒的情況下就應該直接申請退款,免得打款成功后帶來更多退貨麻煩。
案例 4
騙子“趕潮”用上微信
國內某大型網購平臺昨日發布消費警示,有騙子利用微信發布市場上新潮短缺的二手商品信息,誘導人們購買,并以包郵等借口取消淘寶上的交易訂單,讓買家選擇“即時到賬”支付,以此進行詐騙。
解答:
省消協消費指導部主任王中勝:淘寶購物一定要在淘寶系統中完成,并且嚴格按照交易流程來。在交易過程中注意區分付款類型,淘寶交易也一定要用阿里旺旺作為聊天工具,淘寶只視阿里旺旺聊天記錄為憑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