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企業外遷之殤
“現在廣東工人工資普遍在3000元人民幣以上,而在孟加拉、柬埔寨,人工成本僅是廣東的四分之一。”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負責人佘文靜1日告訴中新社記者,該公司從去年起已陸續在海外投資設廠。
第112屆廣交會進入由鞋服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構成的第三期,記者1日走訪展館了解到,受制于近年來土地、能源及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中國東部沿海制造業產業外移步伐明顯加快。
“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成本反應敏感,向低價區域轉移是大勢所趨。”但佘文靜也表示,該公司在孟加拉、柬埔寨的工廠受當地工人技術水平限制,僅生產較為基礎的服裝款式,而由于當地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交通運輸延時也時常為企業添憂。
隨著中國大量勞動密集型行業向他處轉移,當地勞動力水平偏低、基礎設施及配套產業不完善等問題隨之暴露,往往讓企業遭遇“水土不服”的尷尬。
浙江愛麗芬集團3年前將部分服裝生產線轉移至湖北,雖然當地平均人工成本比杭州便宜近700元,但公司仍有不少苦惱。
“我們的管理人員和當地工人在觀念上存有差異,難免導致雙方產生糾紛。”該公司參展商黃寧說,更讓企業揪心的是不斷攀升的運輸成本,“我們要把原輔料運至湖北,制成成衣后再運至港口,這一來一回成本并不低。”
近年來,為抓住沿海勞動密集型行業向內陸轉移的機遇,多個省份出臺了優惠政策招商引資,但與“引鳳”而來的產業不相匹配的是,當地配套產業發展尚不完善,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業務主任張愛鳳說,公司幾年前在江西設立了工廠,主要生產鞋子,因當地工廠缺乏,產品的大部分原輔料及配件等都是自產自銷。
“河南、河北、安徽,就連孟加拉也來寧波招過商,但考慮再三我們還是沒有投產。”寧波展商朱飛龍告訴記者,產業轉移并沒有想象中輕松,企業的問題往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朱龍飛的展位里,各式針織衫做工非常之精細。“我們近幾年一直在推進自動化生產,用工量減少50%以上。”在朱龍飛看來,一味將生產線向更低成本的地區轉移并不是長久之計,“企業必須不斷改善技術,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