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最后的中國工人該何去何從
蘇州工業園區,星漢街5號。炎熱的夏季,這個老廠區卻透著幾分幽靜。阿迪達斯建設在此的廠房已有15年左右歷史,墨綠色的老電梯,直通位于三樓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門縫中可以看到車間女工在忙碌。
再過3個月,這里將漸趨沉寂,伴隨著的,是一些工人的失業。
阿迪達斯公司日前稱,將從今年10月31日到明年7月31日分批次辭退阿迪達斯在蘇州工廠的工人,直至關閉工廠,據悉,工廠可能搬至用工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像我這樣的出去了能干什么呢?無非就是到別人家做阿姨,做做家務活吧!”張阿姨說。張阿姨是蘇州本地人,是阿迪達斯蘇州工廠的車間女工,也是阿迪達斯在中國的最后一批工人。
作為一名別無他長的“廉價勞動力”,她進入了紡織服裝業國際產業轉移的大潮,而今隨著這股大潮流轉到成本更低的國家,她將要失去自己的工作。
阿迪達斯公司稱,這個車間正是阿迪達斯(蘇州)有限公司所在地,于1997年底在蘇州工業園區獨資注冊成立,主要生產阿迪達斯及旗下品牌的運動服裝,擁有員工近200人,目前是阿迪達斯在華唯一一家自有工廠。在工人下班時目測,該工廠的員工多數是35歲以上的女性。
在紡織服裝業領域,日漸高漲的勞動力成本正在逐步削弱中國制造的優勢,而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則以更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逐漸吸引了紡織服裝業的產業轉移。早在三年前,耐克公司就關閉了其位于中國的唯一鞋類生產工廠——太倉工廠。
張阿姨是2003年進的工廠。阿迪達斯的工人有外包工和正式工兩種。當時外包工月基本工資是700元,到2012年,外包工月基本工資漲到1800元。而2003年時正式工的月基本工資是1000元左右,到2012年,基本工資是2000元。現在,廠里絕大部分人都是正式工,外包工只有少數幾個。
2010年進工廠的一位正式員工告訴本報記者,那時候的月基本工資也就是1000多元,到了2012年漲到2100元左右,最多一個月可以拿到3500元。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此前曾表示,現在越南的制造業平均工資約每月1000元(折合人民幣,下同),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國東部沿海大概在2500元~3000元,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大大地高于周邊國家。
供職于一家英國知名服裝企業的李小姐曾告訴本報記者,以她所在的公司為例,2012年之前,70%的生產會放在中國,從2012年開始,只有30%放在中國。
李小姐介紹說,由于后發優勢,孟加拉國那邊的服裝生產設備普遍比較先進,工廠規模巨大,工人工資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左右,服裝加工企業相對中國企業,有著巨大的優勢。
阿迪達斯只是產業轉移的大軍之一。東南亞國家的服裝工廠正在崛起。眼下,服裝訂單正滾滾流向孟加拉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度等國家也分流了一小部分。
據耐克近年來公布的數據,2001年,中國生產了40%的耐克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13%;但到了2010年,越南的份額升至37%,超過了中國的34%。
孟加拉國針織品生產出口聯合會主席奧斯曼(Osman)2011年10月份曾透露,孟加拉國目前已經超越印度,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針織品出口國。
阿迪達斯蘇州工廠如今依然忙碌著,但不久的將來,它將告別中國。眼前這一幕潮起潮落,正如國際經濟學中著名的“雁形發展模式”所描述的,產業像水一樣流向低成本地區,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轉移到更具勞動力和制造成本比較優勢的國家。
當問到若是工廠真的撤離園區之后,他們將何去何從時,阿迪達斯蘇州工廠的保安欲言又止,最后說:“公司安排得不錯,比較妥善。”
對于解散工廠后工人的補償方案,張阿姨說:“工廠對于工人有著n+1的補償,其中n是指在廠里工作的年份,在離開工廠后工人可以得到n+1個月的工資補助,這只是針對正式員工的補償,外包工是沒有任何補償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