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陣痛考驗中國服裝業
從2011年10月開始,一方面服裝企業的銷售陷入停滯,庫存激增。龍年如何消化庫存,成為服裝企業不得不面臨的嚴峻考驗。
目前,國際經濟局面依然混沌,作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中國品牌與國內品牌在二三線市場的交鋒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雖然國內的經濟形勢看起來比歐美市場要樂觀許多。政府也在各種場合表示,今年資金要向實業界傾斜,這對資金鏈趨緊的實業界來說,似乎是一種積極信號。然而,目前依然高達4%以上的通貨膨脹率說明,今年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并不會徹底轉向,而透過此種微調,或許說明我們的整體經濟正承受難以承擔的轉型之痛。
這意味著,2012年,中國服裝企業的融資前景并無實質性改善,而隨著民眾對經濟發展前景的擔憂,民營服裝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的難度甚至有增加的可能。證券市場的低迷,同樣令許多服裝企業“很受傷”。雖然2011年服裝企業有強大的上市融資沖動,大量的國內服裝品牌企業謀求在境內外上市,但情況并不樂觀。有調查稱,2011年中國服裝行業的IPO通過率僅50%左右。顯然,如何應對投資者的質疑,同樣將困擾著計劃上市的服裝企業。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國內通貨膨脹的陰影未來一段里間,仍將如影隨形,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服裝企業的成本上漲壓力同樣巨大,這將嚴峻考驗服裝企業的盈利能力。
2012年,對許多國內服裝企業來說,財務謹慎原則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出于對市場的擔憂,國內服裝企業會在渠道擴張、產品開發等各方面更加慎重,加強成本控制以度過困難期。
減量或許是服裝企業2012的首要任務之一。由于通貨膨脹的壓力,民眾的消費能力受到抑制,再加上市場前景不明朗,中國服裝企業的明智之舉,或許就是緊跟市場變化,不斷創新產品適應新的細分市場,并緊緊控制好庫存水平。
當然,消化庫存的另一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加速終端店面的擴張。開大店戰略似乎是目前的服裝企業比較流行的趨勢,但在中國目前的市場上,大店能否真正帶來盈利,還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雖然大店能帶動大量的銷售,但它同樣會是巨大庫存的隱患,當下的服裝企業對門店擴張需更謹慎。
當然,對一些擁有融資渠道,有較強資金實力的服裝企業,可以通過收購、戰略合作等多種途徑,整合與公司業務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條,從中獲得更大的價值增值機會,也可以通過融資,在區域目標市場快速擴張終端數量,從而拉大或接近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雖然許多服裝業人士表示,綜合歐美市場發展經驗,結合國內發展實際,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服裝業依然會處于較高增速的發展階段,然而,如何度過這個或許比想象中還要寒冷的經濟冬天,才是許多中國服裝企業當前最迫切的現實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