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活法
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稻盛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稻盛哲學
稻盛和夫一生創立了兩家公司(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電話電信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在日本四大“經營之圣”(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齡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為“圣”的。
在他事業的鼎盛期,這個在世人眼中無可爭議的成功者按多年前就已定好的時間表,在剛做完手術兩個月、身體尚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皈依佛門,開始第一次化緣。
“初冬肌寒之時,我頭戴竹斗笠,身著青布袈裟,祼腳穿草鞋,站在每家每戶門前誦經、請求布施。托缽化緣對我這病后之軀實在是一種極為艱苦之事,而從草鞋里露出來的腳趾頭被瀝青劃破滲出了血……
黃昏時,我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在返回寺廟的路上。正在打掃公園、身著工作服的老婆婆注意到我們一行人,她一只手拿著掃帚一路小跑來到我們跟前,向我的行囊里放進了500日元的硬幣。”這個兩個月前擁有兩家大公司、數千億日元資產的人被這500日元深深打動了。“這一瞬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貫穿我全身,心里頓時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幸福感。”
稻盛和夫曾經是一個壞運氣纏身的人。從小患肺結核,差點喪命,考中學兩次落榜,考大學也落第,只好進了一家免強算得上大學的縣立大學。大學畢業時參加就職考試次次失敗。他去買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無一次中獎,而緊挨著他彩票號碼的彩票幾次都贏得大獎。絕望之中,他在一個黑社會“總堂”門前徘徊了幾個小時。最后他還是放棄了加入黑社會、做一個“有知識的惡棍”的念頭,進了一家瀕臨倒閉、由一家銀行托管的公司。在公司里他學非所用,努力工作得不到賞識。在被勒令辭職后,與七個辭職的同事歃血為盟,創立了京瓷公司。公司滲淡經營,徘徊在破產邊緣,他數次賣血給工人發工資,但還是阻擋不住工人紛紛辭職。他以出讓多得驚人的股份為籌碼,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來。困難仍然接踵而至,但他憑驚人的毅力和樂觀精神(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他還在給員工們講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讓京瓷從一家“鄉村公司”成為一家世界級企業。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歲時再次創業,成立了日本首家民營電話電信運營公司,在資源嚴重不足、處處受到國營電話運營公司NTT DoCoMo的排擠、圍堵的情況下奇跡般成長起來。
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稻盛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稻盛哲學,一方面作為公司的經營指南在公司推行,一方面通過著書、演講的方式向世界傳播。在那些喜歡搬弄體系和概念的教授、學者們看來,稻盛的書與坊間眾多的成功、勵志讀物沒多大差別,難登商學院的大雅之堂。
“常有人問我經營的技巧和秘訣,一旦我說出我的一貫主張,大多數人都露出詫異的表情。他們懷疑,僅僅知道這些簡單的道理,用這么原始的辦法就可以作好經營嗎?”而他正是憑著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哲學,成功造就了兩家世界級的企業。這也反過來證明了那些抱著慣有的傲慢和偏見的理論和教育體系的迂腐和無用。
在稻盛看來,對一個合格的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復雜的知識和理論,而是懂得珍視那些看似簡單、“引導人們采取正確生活態度的原理原則,即哲學”。這種哲學“不是晦澀難懂的書桌上的學問,而是從經驗和實踐中產生的生動的哲學”。這些哲學看上去“像小學教室里貼的倫理或道德紀律方面的標語一樣”。聰明的人往往對這樣的哲學一掃而過或視而不見,但那些不那么聰明的人卻極其珍視它,“不僅用腦筋理解,還要用靈魂領悟,使其變成血肉的一部分。”
稻盛看重“笨人”,而對“聰明人”總是不那么信任。“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為才子往往傾向于對今日等閑視之,不由得厭惡像烏龜那樣緩慢地度過一天,希望像脫兔似地走捷徑。眾多優秀且聰明的人才進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這些人才,以為公司沒有前途而辭職。所以留下來的都是不太聰明、平凡的、無跳槽才能的愚鈍的人才。但是,這些愚鈍的人才在10年、20年后都晉升為各部門的干部或領導。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們這樣平凡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腳踏實地度過每一天的力量,是堅持積累每一天的力量。”
接觸過稻盛的人都會對他的“沉穩中藏著精明”有深刻印象。他的這種“精明”表現在,在面對紛繁的頭緒和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視線始終不偏離他真正想要的。{page_break}
這與那些頭腦靈活、一看便知其精明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像一艘沒有壓艙的船。他們能對周圍的各種信息和利益關系迅速做出反應,以至于陷入“復雜性之災”之中,身處復雜性之中,精明人只能在局部上不斷表現出精明,資源、精力全部消耗在局部的小勝利或高效率和整體性的失敗或低效率中,就像在一個因沒有紅綠燈而擁堵的十字路口,精明的人能敏感地發現空隙,盡可能往前鉆,所有精明人在整體的超低效中徒勞地追求高效,無數精明的個體不知不覺地陷入集體性的愚蠢。
稻盛把這種表現為無能的能力稱為“回到原點”的能力。精明人之所以忙亂、紛爭、焦慮和困惑,是由于他們追求太多瑣屑的價值而忘了原點的價值。一旦回到原點,回到簡單的法則上,很多問題會漸漸不成問題。只有回到原點,我們才能具備把復雜事物簡單化、直截了當把握本質的“高遠視野”。只有遠離自私利己的狹隘心胸,擁有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懷,才能擁有這種“高遠視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