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首度走進維也納
6月11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內舉行的中國當代時裝設計師維也納匯演獲得了現場觀眾、媒體的高度評價與贊譽,這是由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組委會、上海國際服裝服飾中心與奧地利設計師協會組織的一次服裝設計藝術的交流活動,也是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首次走進奧地利。中國駐奧地利大使史明德、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白陽,以及奧地利文部高層領導到場觀看了匯演。
此次參加中國當代時裝設計師維也納匯演的4位設計師周曉雯、華娟、瞿晏辛和張娜,都是在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海時裝周活動中涌現出的年輕設計師,并且已經在服裝品牌的設計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戴自毅、上海國際服裝服飾中心總監殷姿帶隊,中國文聯有關人員一起參加了這次的交流活動。此次交流合作,為中奧兩國之間在服飾時尚領域進行文化交流架起了橋梁,使中國的文化在歐洲大地上傳揚。
中國時尚不再只是旗袍、繡花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國時裝作品第一次出現在維也納的秀場。2007年中國就首次來到維也納展示了設計師們的作品,風格都以中國傳統服飾或改良旗袍為主。維也納觀眾坦言:“坦白說,那時候的感覺少有國際化,只有中國化。”
而當2011年,來自中國上海的設計師再度來到維也納,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次由奧地利教育、藝術與文化部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由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組委會承辦的“中國當代創意設計師維也納時裝秀”,也是對2010年5月奧地利6位時裝設計師在中國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辦奧地利新銳時裝秀的回訪。
早在2010年初,奧地利方面主動聯絡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組委會,希望能夠就兩國的當代時裝創意文化進行交流。“他們對于服裝的要求非常明確,就是只要當代中國的新銳設計,展示的主題要求體現中國的時尚不僅僅只是旗袍和繡花。”在上海國際服裝服飾中心執行總監殷姿眼里,這也正是他們與奧地利主辦方的共識。
中國有上海,還有長樂路
奧地利服裝設計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了解到,中國上海是當今新銳設計師的聚集之地。而通過一本外國時尚雜志,他們看到上海有條長樂路。項目負責人岑奕夢介紹道:“去年來上海做秀時,他們自己跑到長樂路看櫥窗挑選,看完后抄品牌,然后發EMAIL過來。由此,此次訪問維也納的四位設計師中,有兩位就是還不為業內人士太熟知的,他們以其新銳的創意艷驚維也納。”
周曉雯、張娜、翟晏辛、華娟四位設計師,他們得到的欣喜絕不僅僅是作為中國設計師的榮譽感。2007年去維也納的一位設計師曾經說過,“我們去只是做秀,而做不了市場。”在今天,這話已經不再應時。讓我們把話題再返回6月那個熾熱的秀場,秀演結束后,設計師們被現場的買手拉住,有的伸手要名片,有的直接問衣服的價格如何哪里有賣,其中一位男性設計師更加干脆地被問到能否馬上買到他的配飾包包……
正如出席活動的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在致辭中所說,希望來自中國的時裝表演“能夠成為奧地利觀眾感知中國、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戴自毅有著同樣深刻的感悟:“對于平時不太近距離接觸中國人的奧地利朋友來說,2007年看到的是一面,到了2011年看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不是說我們的作品現在已經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但我們順應了全球時尚的發展趨勢,我們設計師的設計能力也得到了較高的提升。所以這一次,它不是開始,更不是結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