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半成品的困惑:“懶人經濟”好嗎?
6月,湖北武漢被一場暴雨“圍城”,讓前來參加中國服裝協會羽絨制品委員會的代表們頭痛不已。而與之相距幾百公里的荊州,一群羽絨服企業的老總卻被一個從去年才逐步升溫的新生事物“羽絨服半成品”搞得有些哭笑不得。因為這個在他們看來是壞行內規矩的行為,竟被不少大眾媒體作為省錢時尚秘籍向消費者大加推廣。
所謂的羽絨服半成品,其實就是由工廠按照不同的款型、面料制成多種多樣的羽絨服外膽。用專家的描述就是“半成品好比搟好的’餃子皮’,只等往里’填餡’了”。當某些客戶購買了半成品后,經過充絨、收口、袖標后,一件羽絨服成品就可以迅速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其實,這種在倡導“抓兩頭,放中間”的時代,能夠將各種環節都分包出去,對于一些虛擬經營或是輕資產運作的服裝企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專門的加工企業進行某一品類產品部分工序的代工,更可看作是社會大生產中細化分工的一種進步。
隨著去年棉價、羽絨、皮草等價格的大幅提升,羽絨服新品價格因此水漲船高,于是,羽絨服翻新就成為不少愛美人士省錢又趕潮的新選擇。在這些翻新小店中,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羽絨服樣品,其中不乏某些時尚羽絨大牌的新款。在這里,消費者不僅可以選款式、選面料,還可以享受量身定制的貴賓級待遇。消費者只需帶著自己的舊羽絨服,再選中某一新款,花上二三百元,等上三五天,一件羽絨時尚“新品”就到手了。
但事實真的如看上去那般美嗎?在很多大型羽絨服企業的老總看來,這種加工方式卻是會給這個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隱患的“禍事”。“羽絨服半成品大多數訂單恰恰來自這些小型的加工店,對于消費者而言,潛在危害是在舊衣服取絨過程中羽絨的損耗,以及充絨過程中細菌的二次污染。此外,在半成品內充進去的是否為消費者原有服裝的羽絨,是否能夠按照國家羽絨制品質量標準進行相關的原料把關,都取決于店主的誠信。至于一對一的量體裁衣,也不過是一些店家的營銷幌子。”某羽絨服專家指出。
此外,該專家還認為,對于一些小型的羽絨服企業而言,半成品的出現也無異于一顆甜蜜的“毒藥丸”,不用自己投入經費研發新品,僅僅支付成本費就可享受到市場上最新款式的半成品,對于一個品牌的成長,無異于揠苗助長,將形成一種空心化的蔓延。
半成品在"懶人"的生活中確實是個好東西,做湯用濃湯寶,做菜去超市買半成品,但對于做品牌、做行業口碑而言,莫要讓現在的半成品之“惑”,變成未來的品牌之“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