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頭衣——幞頭與六和一統帽
幞頭
幞頭最初由民間的包頭布演化而來,隋唐之初漸漸定型,成為一種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造型,盛行于唐、宋、明三代。從諸多繪畫或雕塑的人物形象來看,幞頭的形狀非常多樣,有反繞至前的,斜向上方的,上翹朝天的,旁加鳳翅的等等。幞頭不僅是男子的頭衣,很多宮廷女侍也使用,直到清初時才因政治原因被強行廢棄,僅在戲裝中有所保留。幞頭的變化形式很多,適用范圍也很廣,在華夏冠帽中可謂無出其右者。
陜西乾縣乾陵唐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畫描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尹楠){page_break}
六和一統帽
俗稱瓜皮帽,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制。《棗林雜俎》中有:“清時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來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因為由六塊羅帛縫拼而成,取名“六合一統”。瓜皮帽的噴料一般夏秋季用紗,舂冬季用緞,顏色多為黑色。帽的樣式有平頂、尖頂、硬胎、軟胎幾種。平頂帽大多是硬胎,內襯有棉花;尖頂帽大多是軟胎,不戴的時候可以折疊藏入衣袋。帽頂常常綴有紅色絲線編制而成的“結子”。
老照片:北京廠甸南新華街蠟燭攤 (王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