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破解企業“瓶頸” “璧山高新區”面臨調整
“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得益于思路的創新,璧山以治理污染倒逼產業轉型,以環境打造集聚人氣、商氣,從不排斥污染的“經濟錦標賽”中“抽身而出、洗腳上岸”,實現了“做大經濟規模”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雙贏。有業內人士稱,破解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可謂“國家課題”,璧山的產業蝶變,為破解這一課題創造了基層范本。
2015年“璧山高新區”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拉開了璧山工業產業新一輪轉型發展的序幕。然而,也正是這一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多變,下行壓力加大。璧山產業發展,既迎來“國家級高新區”獲批后的發展利好,不少企業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考題。
事實的確如此,國家高新區獲批,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競相入駐璧山,一大批本土企業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然而,企業要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一個創新項目動輒需要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投資,靠企業自身很難解決。在融資難、融資貴客觀語境下,錢從何來?為此,璧山提出“創新+資本=新動力”這一公式,以“政府引導+金融機構輔導”的創新合作模式,借力資本市場,破解企業資金瓶頸。
隨即,璧山與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璧山高新區出資10億元人民幣,與西南證券組成股權投資基金,扶持30家成長性好的企業上市融資。目前,已完成對眾泰汽車、凱成科技、得潤電子等項目的股權投資10.3億元,成功培育本土企業——藍黛傳動A股上市,瑞普電氣、興渝涂料、夢賽力士三家企業新三板掛牌。
一子落而滿盤活。“借力資本市場,公司直接融資金額就達10多億元,僅靠企業本身這是很難實現的。利用這筆資金投入研發和再生產,將撬動幾十億元,乃至上百億元工業產值。”藍黛公司負責人表示,通過上市融資,有效破解了阻礙公司實施創新和發展壯大的資金瓶頸。一方面引導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另一方面璧山還積極落實國家激勵政策,為企業爭取發展資金。
2016年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全國落實重點政策成效較明顯的20個地市和20個縣區予以通報表揚,并明確從國家專項建設基金、中央預算內投資沉淀資金、專項轉移支付沉淀資金、企業債券發行、資金調度和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等6個方面予以激勵支持。
璧山便是這20個縣區之一,也是全重慶唯一獲得表揚和激勵政策的區縣。據此,璧山積極對接國家、市級有關部門,落實激勵政策并力求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成功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項目35個(次),金額31.94億元,其中17億元用于支持10家企業發展。
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建設用地獎勵指標等激勵政策的落地,為一大批企業帶來了實惠。新引進的重點企業得以快速落地并實現開工,已投產企業掀起了轉型升級、擴規提質的“小高潮”。2015年11月11日,眾泰集團重慶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璧山國家高新區開工建設,僅一年時間,該生產基地已建成投用,首輛整車正式下線。
“如此快的建設速度,過去幾乎不敢想象。”眾泰集團負責人說,正是因為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注入,大大提速了項目建設進度,縮短了投產、達產周期。龍潤公司是創建于2004年的一家璧山本土企業,主要研發、生產汽車轉向系統,公司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及電動轉向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并開始試生產,但受制于資金瓶頸,二期工程遲遲未能啟動。
“一度時期,公司對二期工程是否上馬徘徊不定,而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注入,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龍潤公司負責人說,今年政府為公司爭取到專項基金1.27億元,有了這筆資金的注入,二期工程順利開工建設,并有效帶動了公司與德國大陸集團、清華大學等產、學、研機構的合作,直接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國家激勵政策的刺激,地方政府的努力,讓璧山產業發展按下了“快捷鍵”、跑出了“加速度”。2016年,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已突破1000億元。從治理污染、打造環境入手倒逼產業轉型;以創新結合資本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近年來,璧山以“小音符”呼應“主旋律”,在中央“五大發展理念”、市委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引領下,立足“城市發展新區”定位,走出了一條“做大經濟規模、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融合之路。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