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產品助力 國產運動品牌成功復蘇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國產運動品牌一直處于外國運動品牌的陰影之下,但是,在最近,在細分產品助力的情況下,國產運動品牌成功復蘇。
隨著各式各樣的熒光跑、彩虹跑、馬拉松等健身活動的相繼舉辦,國人的運動熱情似乎再次被點燃了。而跟著這股運動健身風潮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已經沉寂了三四年的國產運動品牌。
近日,國產運動品牌李寧公布2015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該品牌2015年全年收入達70.89億元,凈利潤1400萬元,其中服裝和鞋類業務上都實現了近50%的業績增長,這也是李寧品牌2012年以來首次扭虧。值得關注的是,在相繼公布業績報告的國產運動品牌中,安踏、361度、匹克、特步等品牌業績也同樣顯出回暖跡象。
這是春天乍暖還寒,還是國產運動品牌的“新生”?
國產運動品牌集體回暖
日前,李寧最新發布的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收入達70.89億元,較上年增長17%,實現凈利潤1400萬元,其中在服裝和鞋類業務上都有近50%的業績增長。這是李寧品牌自2012年以來首次實現盈利,也是李寧重新出任品牌CEO后的首次扭虧。
2014年底,重新出任品牌CEO的李寧曾在全國各門店密集調研,其中也包括星城長沙的友阿奧特萊斯和友誼阿波羅商業廣場2家在運動品牌中較有優勢的商場。彼時,頭發已略顯花白的李寧曾對三湘都市報記者表示,“國家大力推動全民體育運動環境下,運動品牌或許迎來了再次發展的春天。”
而李寧的這句話也終于在1年后的現在成為了現實。2015年,除李寧4年來首次首先扭虧外,從目前已公布的2015全年業績的國產運動品牌來看,國內運動品牌現集體回暖已有趨勢。
其中,安踏以全年營收111.26億元,凈利潤20.4億元位列國產運動品牌首位,同比實現增幅24.7%,凈利潤同比增幅20%。此外,特步成為2015年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的品牌,全年營收52.96億元,實現同比增幅10.8%,凈利潤6.23億元,同比增幅30.3%。
361度和匹克分別實現全年營收44.59億元和31.1億元,增幅分別為14.1%和9.4%,實現利潤5.18億元和3.9億元,增幅分別為30.2%和22.3%。
運動品牌全線業績飄紅,與前兩年街頭巷尾出現的“關店潮”形成對比。“不光是國產品牌,可以說整個運動品牌都賣得很好,尤其是鞋類商品,走貨要比皮鞋類商品快很多,經常同款斷碼。”一名五一商圈內商場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相比過去打折了都難賣動貨,現在的運動品牌可說到了“促銷空柜”的地步,“每次大促去晚了就只能空手而歸。”
細分產品助力“奪回江山”
從過去只邀請運動明星代言,到現在邀請形象健康的娛樂明星代言,運動品牌在形象代言人選擇上的變化也在說明品牌對自身產品定位的一些改變,強調細分市場正讓它們的受眾群體逐漸變寬。
90后林同學是運動鞋的狂熱愛好者,與過去一雙鞋穿破了再買一雙不同,他的鞋柜里同時放著五六雙不同款式的運動鞋,“有慢跑鞋、籃球鞋,還有平時穿的運動鞋和板鞋。”小林說,自己的運動鞋數量在朋友之中并不算多,“頂多是個平均數”。
記者注意到,運動品牌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推出不同系列的運動鞋和服裝目前已形成一種趨勢。在黃興南路步行街的李寧專賣店內,光運動鞋這一品類就包括了跑步鞋、籃球鞋、休閑鞋、綜合訓練鞋和羽毛球鞋等多個品類,價格從100余元至300余元不等。
而市場上相對強勢的國際品牌,如耐克,更按系列推出限量版跑鞋,即使是動輒上千元的價格,依舊能吸引不少粉絲提早排隊購買。
“首先要在官微上領購買號碼預約,然后限定一人只能買一雙,即使這樣,一個上午就賣空的現象也總是有的。”人民路附近某商場耐克品牌導購員如是說。
觀察
全民健身潮興起,運動品牌或持續回暖
數天前,一張王菲身著專業運動裝與謝霆鋒共同夜跑的照片熱傳網絡,網友們大呼,“瘦如王菲都在鍛煉,我怎么還能偷懶呢?”事實上,近兩年來,運動健身的意識確實在普通市民中間流傳開來。
月收入6000元左右的羅女士花費3000余元添置了一臺跑步機,本以為只是“玩玩而已”,她卻已經堅持使用這臺跑步機每天慢跑40分鐘長達半年的時間。在她的衣柜里,記者看到,除了各大品牌的運動裝,還有一些包括沖鋒衣、防曬服等戶外運動品牌裝備。她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騎行,正準備“五一”到海南騎環島。
據她介紹,身邊熱愛騎行和跑步的朋友不在少數,大家除了時常“約跑”和“約騎”外,討論購買運動裝備也是十分經常的事,“一般來說,只要性能、舒適度好,大家還是比較愿意在這方面花錢的。”
與羅女士一樣,在近段時間愛上運動的市民并不在少數。“運動品牌在經歷了2008年一個刺激性高峰發展后開始逐步下滑,這種情況最糟糕發生在2012年至2014年間,而2015年事實上是一個回暖過渡期,接下來數年,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和各運動品牌更講究參與度、親民化產品路線的改變,這種市場利好持續二三年將不是問題。”一位從事運動品牌代理多年的湖南經銷商如此表示。
他認為,接下來的市場是否好做,關鍵在于品牌在產品上是否能做出特色和專業度,更進一步的細分市場將有助于滿足消費者“尊崇”的消費心態和切實的運動需求,嘗試推動一些公益跑、馬拉松等賽事也將是有益的嘗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