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為何死亡? 這是有原因的
“十三五”規劃藍圖中,全面實現小康將是第一任務,“兩個一百年”是旗幟方向,“三大發展”是遵循規律,“四個全面”是戰略布局,“五位一體”是發展動力,“六個必須”是規劃要義。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上海自貿區……搞了那么多規劃,辦了那么多實事,怎么還有這么多企業倒下呢?經濟還會崩潰呢?O2O依然被馬云預言“O2O必死”,這樣寒冷的處境到底是為何?
生意不見起色,銷售一天天下滑,那么此刻你還有能力和心情去買房、換車、消費度假嗎?大家都這樣,不是搞搞促銷降價能挽回。世界都慢下來了,夜來疾風驟雨,百花必遭摧殘。
一、房地產拖累,利潤都被租金和工資榨干了,那么高房租不死才怪。
二、與電商相比明擺著效率低下。。。先進生產力是必然淘汰落后生產力,就好像收割機割稻淘汰人力體力割稻一樣。但生產力的提高往往只有相應分配制度的完善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分配不公,效率越高只會死的越快。打個簡單比方,以前一百個人種田夠吃。現在10個人用機械化種田就夠吃,但你必須把10個人種的分給其他90個補種的,否則那90個不就餓死了嗎?現在的問題是,那10個人吃不完,把多余扔田里浪費(經濟危機時候倒牛奶),而那90個人則沒飯吃,分配問題永遠才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核心。。
十個農民一個經商時商品供不應求,那時個體暴發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國營供銷社卻因為管理層公私不分經營不善導致市場份額慢慢被小小個體戶們侵吞蠶食(國營供銷社慢慢衰落直至后期名存實亡!),后來個體戶漸漸增多發展擴張直至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十個農民十個商),市場上商品供大于求已成定局,貧瘠的消費市場怎能滋養那么多植物呢?于是自生自滅的自然淘汰法則發威了,從市場吸吮不到營養的個體戶最終只能走向滅亡。走向滅亡的個體戶清倉大甩賣時又會引發一場惡性競爭的高潮把尚存奄奄一息的個體戶拖死,最后所有的個體戶全部滅亡。然后新的輪回周期也慢慢展開…周而復始!
三、想便宜的低檔貨仿貨淘寶有,高檔旗艦店淘寶京東也有,實體店賣標準化商品的肯定慢慢被淘汰,家電手機凈化器什么的,之前為什么實體店能賺錢,是靠的信息不對稱,就象筆記本,不懂的人來買能蒙一個是一個,有了京東,幾個配置一比,好評差評一看,一個小時一逛就有譜了,放在以前,同樣的配置,實體店至少要賺500到2000。
“坐商”不好做,得注意主動出擊進行立體多途徑銷售。任何時候做生意都是有人賺錢,有人賠錢,關鍵還是自己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多想辦法,做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解決行業的一些痛點,這樣生意就慢慢好起來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