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零售業轉型迫在眉睫 購買力正在流失
近日有媒體報道,我國出境游人數和購買力已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達1.09億人次,海外支出同比增長28%達到1648億美元。預計2015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達1.2億人次,消費支出將高達1940億美元,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如何把中國消費者“勾引”回國,往小了說是避免“肥水流了外人田”,往大了看關系到激活內需市場的大局。
其實,國內消費者為何愿意出國去消費,說白了還是因為國內的購物體驗不如國外,以及國內產品滿足不了國人的需求。
相比于國內大多數商家服務員的愛答不理,國外銷售人員在對顧客服務以及處理消費糾紛時尊重、信任、快速與及時的態度則更為消費者欣賞。刨除購物體驗上的不足,國內消費者更加追求有品質的產品,面對滿大街大同小異的“山寨貨”,消費者往往興趣缺缺。以上種種,都是我國消費者需求升級的現實體現,排浪式消費模式已然不可持續。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在回應中國訪日游客消費大幅增長時表示,近年來,我國游客在境外包括在日本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這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目前商務部還在抓緊研究進一步引導消費回流的政策。
問題的癥結所在于,國內零售百貨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遠遠沒有跟上國人錢包“鼓起來”的速度。一方面,國內龐大內需的無的放矢,巨額高端消費力流失海外;另一方面,零售百貨業遭遇產業寒冬,許多線下零售企業面臨倒閉潮。兩者之間的自相矛盾,根源所在正是長久以來零售業延續粗放型發展,未能關注個性化消費所造成的惡果。
此外,境外商品進口稅率過高、國內分銷體系不成熟、流通成本過高等問題也是導致消費者外流的一部分原因,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需求和國內稅收收入的雙重流失。
無“勾引”,不消費。酒再香,如果巷子太“深”,也不會有消費者買賬。因此,想要讓龐大的境外需求回流至國內,形成提升國內市場需求的持續動力,就需要打出組合拳:一方面,提升國內零售業服務質量,給消費者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和體驗;另一方面,不再用山寨貨搪塞百姓的購物需求,而是打造更有品質的自主品牌,真正讓消費者以購買國貨為榮。
讓萬億海外消費回流,國內商家仍然大有文章可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