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對韓貿易開啟“加速引擎”
時下,“互聯網+”是熱詞。人們對“互聯網可以加什么”充滿期待。勁風吹拂下,中韓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兩者碰撞,最創新的手段契合最惠貿易環境,相互疊加又彼此拉動,勢必成為一種驅動外貿經濟增長的“高速引擎”。
自貿協定能夠提供最惠政策環境。紡織服裝、有色金屬、鋼鐵、機械設備等企業,對韓國出口成本將有所降低,提高在韓國市場份額。韓國的機械設備、化工、液晶顯示等企業,也將分享國內的廣闊商機。在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雙方企業的核心關注都基本得到滿足。
在這些最惠政策環境下,用創新驅動外向型經濟增長,“互聯網+”是一個極佳的戰略選擇,也是創新思維的突破口。有人曾用一句話描述“互聯網+”的重要性:“互聯網+”就好比當今經濟發展無縫對接的“橋梁”,搭建好這一“橋梁”,外向型經濟持續增長就有了加速“引擎”。
對國際貿易頗有研究的東北大學博士孫琦表示,當“互聯網+”遇上中韓自貿協定,催生的是跨境電子商務,它可以推動傳統外貿商業活動各環節的網絡化、數據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是開拓外貿市場的新渠道。
跨境電子商務最大的特點就是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能夠拓寬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優化外貿產業鏈,成千上萬的本地企業可通過此種方式涌入外貿市場。
既然“互聯網+”魔力巨大,那該如何迎合“自貿良機”?市外經貿局韓國投資促進處負責人認為,對外貿易除核心技術、價格等因素外,訂單是主要因素,為促進企業多成交,應重點深化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進沈陽與韓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
同時還可以利用和嫁接韓國的電子商務平臺,籌建傳統跨境大宗交易平臺(大宗B2B)、綜合門戶類跨境小額批發零售平臺(小宗B2B或C2C)、垂直類跨境小額批發零售平臺(獨立B2C),采取預付款、延期付款、貸款、提前退稅及建立海外倉、開展融資租賃、設備租賃等業務,提供外貿一條龍服務。
借助“互聯網+”思維,一條通往外貿市場的新型鏈條清晰可見:在跨境貿易平臺的無縫對接下,沈陽與韓國的產品經過沈陽綜保區與大連港、營口港為一體的國際倉儲、國際物流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的“內陸港”,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對方市場,雙方企業交流深度融合,沈陽將多一張“韓國產品集散基地”的靚麗名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