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業”掀轉型序幕 外來百貨發展更需接地氣
與其他百貨零售企業相比,萬達百貨還有一個特殊的標簽—地產企業自主持有的百貨品牌(以下簡稱“地產商業”)。據了解,萬達百貨的前身為萬千百貨,至2012年7月25日更名。"地產商業"率先轉型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尤其電商時代線上消費的沖擊,傳統百貨的生存環境不及以前,但“地產商業”因為自身內部的競爭導致壓力更大。
如萬達百貨受制于萬達廣場以及所處區位的關系,與單體百貨以自我為主導不同,萬達百貨不僅要考慮自己,還要顧及萬達廣場。處于在萬達廣場大量餐飲、體驗、娛樂等業態的環抱中。與萬達廣場相伴而生,萬達百貨受制其中。“我更喜歡逛萬達廣場,萬達百貨主要的牌子萬達廣場基本都有,還有很多餐飲休閑的地方。”在CBD萬達購物的王小姐說,“萬達百貨太小了而且品牌少,二樓那些女裝服飾品牌不夠年輕時尚,僅有幾個時尚品牌萬達廣場也都有。”
在外界眼中,他們是地產巨頭戰略部署里的重要板塊,他們擁有不可思議的開店速度、得天獨厚的品牌優勢,同時還擁有強大的地產集團背景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但“地產百貨”卻有很多難言之隱,導致在青島的經營似乎并不順利而做出戰略調整。
無論萬達百貨、寶來百貨,還是敗走島城的樂都匯購物中心,自傳統百貨市場發生變化以來,做出反映的往往是外來百貨品牌,相對于利群、利客來等本土品牌的旺盛人氣,有人將其歸結于“水土不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簡單復制未必能滿足日益細分的消費需求, "過江龍"所以也要接地氣,"深耕"消費者,量身打造、適度引入、不斷驚喜,再輔以感情投資,融入當地的人文氣息,才能有生存的土壤。”業內人士分析。
在世邦魏理仕發布的《演變中的中國零售業格局》報告中曾指出,自2012年2月伊始,百貨業銷售增速持續落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說明百貨在整個商品零售終端體系中的重要性正在弱化。對于傳統百貨業的現狀,很多人歸根于電商的沖擊。“確實,線上消費有便利、優惠、即時等很多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線下市場的終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依托線上消費興起的品牌要在線下開體驗店,網商商城或聯盟組織要不定期舉辦O2O展會,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這說明傳統商場的現場體驗感是無法取代的,也是其不可磨滅的核心優勢之一。
由此,如何最大化的發揮傳統商場的購物體驗,就成為其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當然這種轉型離不開觸網拓展、商業模式優化和新技術應用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消費市場仍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零售市場仍將保持雙位數的增長。百貨公司想要走出當前困境,當務之急是增強和重塑百貨的核心競爭力—美好的消費體驗。”
記者走訪中發現,傳統百貨也做出了很多的應對,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觸網”,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通過線上購物平臺的搭建,同時滿足消費者線上瀏覽、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一攬子”購買行為,將消費者鎖定在一定的無縫銷售閉環內。“但并不是所有百貨企業觸網都能成功,觸網既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思維。”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思維就是深挖掘目標客戶的需求,用精確的定位、精選的特有商品、細致的服務、全生活圈的渠道接入,然后采用與時俱進的科技手段打造出“精致百貨”,這應是百貨未來發展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