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公司“造節”促銷 服務理念也在更新換代
12月12日,王府井百貨的店慶日中,出現了包郵送貨的創新。王府井百貨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接受打分網友提出的停車難意見,也推出了新的停車優惠辦法,同時對于到店購物的顧客我們會贈予打車券,鼓勵他們下次打車來購物。”
伊藤洋華堂張妤經理表示,會設置更多的休閑點,并將甜品、咖啡融入專柜和賣場。仁和春天主動將自媒體與自身會員卡系統結合起來,開通了直達網絡商城和會員卡支付服務。而仁恒置地廣場也在現有的會員服務基礎上增加了諸如打印登機牌和免費送機等便利服務。
“在上世紀80年代,零售百貨行業被稱為當時的‘窗口行業’之一,而窗口行業是做什么的?就是做服務的。”四川省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他直言零售業現在不景氣并不完全是因為電商的沖擊,其實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整個行業的經營理念到了該轉型,或者說更新換代的時候了。“顧客是上帝,而服務,才是留住上帝的真理。”
相關發鏈接:
今年對于品牌專賣實體店而言,就是兩個字—關店。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關店244家,其中南方市場108家。成都春熙路上曾有四家李寧專賣店,到8月中旬僅僅還剩下兩家。與此同時,連鎖百貨商超的日子也不好過。
與李寧同病相憐,同樣在春熙路坐擁四家專賣店的班尼路,7月初就只剩下北段孤零零的一家。財報顯示,過去一年里,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關閉了內地及港澳臺的465家門店。
截至2014年3月底,其內地市場關店數高達388家,占到了店面總數的10%。
而在春熙路這條繁華的大街上,并非僅有班尼路一個大眾休閑品牌在苦苦經營。對面的KAMA已經大門緊閉,幾百米開外的佐丹奴,則已經打出“搬遷三折”的招牌,準備挪窩。那些讓80后記憶猶新的大眾休閑品牌,正在節節敗退。
三季度財報顯示,佐丹奴共計關閉了74間零售店,其中63家位于中國內地,占到總關店量的85%。報表還顯示,佐丹奴在內地銷售額為3.41億港元,同比下降5%,也是11個季度以來最低的銷售額。
7月18日,達芙妮國際發布公告,今年上半年核心品牌業務下滑5.5%,關閉了85家店面,其中18家為直營店。華西都市報記者走訪達芙妮店,發現新款大大少于往年。在成都市金牛區蜀漢路的達芙妮店,“處理價100-200元”的舊款鞋占據了大約三分之二店面,新款較少。
2013年,美邦服飾關閉門店數量多達200多家。2014年初,美邦服飾旗下高端子品牌“ME CITY”退出北京王府井。上半年僅七匹狼就關閉了347家門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