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件“清前文物”在沈陽故宮展出
近日,由遼寧省多家博物館籌辦的“清前文物展”10日在沈陽故宮開展,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大金天命云板等120件清朝入關前期的文物珍品亮相于此。
從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創業,至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是清王朝在中國東北地區奠基發展的階段,被學界稱為“清前史”。而此次展覽正是從滿族崛起、清初武備、宮廷生活和宗教祭祀等四方面,介紹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政治、軍事、宮廷生活習俗以及宗教信仰。
在展出的百余件文物中,包括努爾哈赤、皇太極的貼身之物,以及見證努爾哈赤遷都歷程的赫圖阿拉出土瓷片與花紋磚、遼陽東京城綠釉六角地磚、沈陽故宮宮殿銘文磚以及展現清朝入關前宗教祭祀文化的薩滿祭祀用具、藏傳佛教文物等。
記者在展廳內發現,由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太宗皇太極御用常服袍”頗為顯眼。據介紹,此袍樣式為捻襟,圓領,箭袖(即馬蹄袖),主體由黃色織錦緞制成。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白文煜稱,此袍是典型的滿族早期貴族男袍,對研究清前期宮廷服飾文化有著重要價值。
而與眾多刀劍、衣物相比,一組名為“天命錢范”的8件陶制錢范別具一格。據稱,它們是后金政權用來鑄造貨幣的模具,均為努爾哈赤曾經建都的遼陽城考古出土的文物,分為滿文錢范和漢文錢范兩種,其在努爾哈赤時期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除沈陽故宮所藏清太祖、太宗時期的珍貴文物外,由遼寧省博物館、撫順博物館、鞍山市博物館、遼陽博物館以及新賓永陵等館藏的清前文物珍品也都赴沈展出。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
沈陽首屆東中街風尚節夜間舉行美女走秀
9月12日,“時尚向東,多彩生活”為主題的沈陽首屆東中街風尚節在沈陽舉行。據了解,沈陽東中街是中國著名商業街中街向東延長2公里形成的商業步行街,這里商戶林立。為期三天的風尚節吸引這里的數百家知名品牌參與,包括時尚秀、親子秀和運動秀系列主題內容,通過服裝展示、互動游戲、節目表演等提升夜沈陽經濟溫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