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大時裝廣場搶先轉型
今年3月,廣州市《關于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實施,《實施意見》提出,到2014年底,廣州市禁止中心城區新開辦增量市場,規范提升存量市場;到2016年年底,廣州市完成全市60家主要市場的轉型升級。針對不同市場,《實施意見》將分別采取原地轉型、關閉搬遷、業態轉營和規劃調整等多種形式實施轉型升級。作為以服裝批發為主的傳統專業市場聚集地十三行服裝商圈,首當其沖成為此次整改的對象之一。
據悉,廣州各大專業市場的消防整改工作今年年初就已在全面開展。服裝是易燃的貨品,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延續至今的現貨服裝交易的模式,加之服裝市場內巨大的客流量,讓市場成為了消防工作的重點。自今年3月20日起,廣州市荔灣區政府相關部門對十三行多家服裝批發市場發出整治通告,這宣告了廣州市服裝專業市場消防整改的開始。一個多月之后再次走訪十三行服裝商圈,以新中國大廈為代表的服裝批發市場積極配合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整改工作,消防整改工作儼然已頗具成效,其中新中國大廈一至三層的誠大時裝廣場經營面貌和格局態勢也煥然一新。
產權清晰 經營有則
引領商圈 創新發展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新中國大廈物業多方持有、各自為政已是業內公知。據誠大時裝廣場副總經理梁明偉介紹,廣州友誼百貨持有的新中國大廈商用物業,1998年底曾部分試業,但因該大廈資金鏈斷裂爛尾造成供水供電配套不完善,友誼百貨最終把該7000平方米物業轉為出租經營。于是,以國有資產、產權清晰為契機,2005年誠大時裝廣場通過競投取得大廈一至三層部分物業經營權并率先進駐新中國大廈,開創了十三行服裝專業批發市場的新格局。
開業之初,誠大首開先河,管理科學服務規范、安全設施健全、商戶必須持證經營依法納稅等系列措施為誠大時裝廣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引領十三行商圈業態轉型為服裝批發,同時也為荔灣區服裝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為了提升商圈檔次,打造現代化服裝交易中心,商圈的一些大型批發市場已經悄然謀劃轉型升級,記者了解到,為響應政府對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號召,誠大時裝廣場投入財力、人力、精力不斷完善市場配套設施,改善市場經營環境,增強市場競爭力,逐步規范市場經營管理,規范商戶經營行為,摒棄低端的經營模式,引導商戶走規范化、品牌化、產品創新化發展道路。據梁明偉介紹,近年由于電子商務模式越來越廣泛影響到社會生產、生活消費環節,傳統服裝批發市場的日子越來越感到艱難,走“電商”之路是未來傳統行業升級必經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誠大時裝廣場根據未來走“電商”模式,積極引導商戶觸網,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兩條腿走路”,同時也將逐漸改變傳統專業市場的三現交易模式。
配合管理 狠抓整改
多管齊下 安全發展
在一定意義上說,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延續至今的現貨服裝交易模式,是造成消防隱患的原因之一。傳統的專業市場的倉儲和物流都在大廈內或者附近,還有可能是違建或者“住改商”、“住改倉”,而服裝是易燃的貨品,再加上軟硬件的老舊、人流繁雜,這些都是消防隱患存在的因素。據了解,2011年荔灣區政府對新中國大廈開展消防整治,誠大時裝廣場率先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推動市場升級改造,主動拆除130多個檔口,消防通道加寬拉直,布局更加趨于合理,很大程度提高安全系數,經政府相關部門驗收合格,為市場安全有序經營作出表率。
在今年新一輪的消防整改工作中,誠大時裝廣場在過去整改的基礎上配合政府開展全新的整治工作。據梁明偉介紹,此次整改雖然管理難度有所加大,市場以及商戶利益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消防安全工作任重道遠,誠大依然堅決支持積極配合政府進行場內的消防整改,確保市場安全運營。市場一方面積極加強消防整治的宣傳力度,引導商戶理解支持并主動配合消防整改;另一方面,誠大主動增加市場管理人員,增加管理成本,監督協助商戶落實消防整改;同時為擴大通道,拆除數家檔口并開展“壓倉減員”,使場內每檔口由5人左右經營減至2人經營,經營者需持證才能入檔經營。此外,市場還要求檔口減少貨物堆積量,只允許“掛版”和存放少量貨品,如有違規,則會受到市場嚴厲處罰。
通過系列整改措施,可以看到市場秩序更加規范,但同時客流量相比往常大幅度減少三分之一左右,商戶生意經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此外,市場每戶檔口裁員3人左右,致使很多原有市場內的從業人員不得不另謀職業,可以說整改措施“牽一發而動全身”。據不完全統計,在整改工作不斷取得效果的同時,其波及的相關產業鏈,如銷售、物流、工廠等相關工作人員涉及數量也相當可觀,。
傳統專業市場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但由此帶來的模式創新、業態轉型、硬件升級、軟件完善、消防、交通等問題呼之欲出,如何對轉型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化解與平衡,這是很多服裝專業市場在轉型階段必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商戶反饋:壓倉減員 商戶損失不小
目前誠大已經在壓倉減員,引導市場積極配合消防整改,對消防設備,場內通道等方面加以改善。從事服裝批發多年的商戶張女士坦言,受大環境影響,生意不好做了,以前還有客戶訂貨,現在客戶一定要拿現貨。自3月份消防整改以來,不斷有消防人員來檢查,對生意影響很大,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了近三分之二,而且現在很多商戶都囤積了很多備貨,提前備好的貨無法出貨,造成了很大損失。鋪位每月兩三萬元的租金倒是其次,關鍵是每個鋪位背后都有一個工廠,現在積壓的貨銷售不出去,工廠正常運營都舉步維艱。有的加工廠因收不到貨款,引發了新的經濟糾紛,造成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對于整改的標準,整改后何時驗收,目前相關部門并沒有明確時間。我們只是想安穩做生意,一直在配合整改,整改到什么程度大家也不知道,我們希望政府給予明確的指示,盡快驗收恢復正常的經營。”市場內從事服裝生意的李女士提到。
業內觀點:整改應考慮商戶利益
可以說,此次對傳統專業市場的整治力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廣州批發市場整治已邁入全面深入的實施推進階段。要推動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首先要切切實實推進物流和商流的分離,商流物流分離并不難,要先做好規劃、做好配套服務。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導致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但轉型在任何情況下不能通過行政手段一刀切。在整改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商戶的利益,利益受損將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并產生社會不穩定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