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大潮給北京服裝品牌帶來機遇
盛夏納涼,信步京城某百貨商場,遇北京兩家老品牌店柜,上前搭話,感慨良多。
50歲以上的北京人對天壇襯衫知之者眾,40歲以上的北京人對紳士襯衫應多有耳聞。兩家專柜恰巧比鄰而居, 貨品都是襯衫。站在天壇柜前,有了求知的沖動。
“今夏天壇的流行新款放在哪兒?”
這位看上去資深的店員從一個并不顯眼的位置拿出一件格子衫:“這件賣得不錯。”再無話語。
“有沒有純棉高支紗的?”我在提示她天壇如果有好東西,應該主動告訴我。
“有,這是120支的,這是140支的。”動作快捷熟練。果然,襯衫包裝的最明顯位置標注有純棉高支紗的具體指標。
“價格雖然好幾百元,比不少牌子還便宜。
“是啊,外地人不認,北京的年輕人也不認,沒辦法。”店員臉上布滿無奈的表情。
“你們沒想過在柜臺設計時把你們的品牌優勢和品質優勢以某種方式告知消費者?”
“那是公司的事,好像沒聽說有什么說法……”
紳士的店員明顯是個剛剛上崗的姑娘。
我還是老問題:“有沒有純棉高支紗的?”
姑娘指著架上幾款:“這都是純棉的。”
“有高支紗的嗎?”
“有”。一陣忙亂后,請來一位年紀稍長的店員來幫忙,終無果。
以我的評價,兩家在制造品質上都達到中上的水平;風格上,天壇以純棉高支紗為傲;紳士以花色見長;兩家店貌平平;店員對自己產品有說服力的推介意識基本沒有;其實這種狀態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品牌的生存狀態。
改革開放前和開放之初,一大批有知名度的北京品牌曾活躍在市場上,如果把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看成一次大轉型,經過幾十年的大浪淘沙,在各地有競爭力的新品牌群起的今天,北京服裝品牌中的很多已變得默默無聞。生產規模、品牌知譽度、創新的活力等方面今不如昔。如今經濟轉型又一次成為可能改變企業命運的大潮,這會不會是北京服裝品牌升騰的機會?
有利因素很多:北京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一線市場,有2000萬人的消費群體;有全國最集中的高端消費群體;有全國最大的外國人消費群體。許多外地品牌以進軍北京市場作為奮斗目標;更有甚者推論,占據北京市場就可以輕松打開北方市場。而北京品牌先占了地主之利;在業務拓展中擁有多方面成本優勢。
再者,服裝是時尚產業最主要的載體,需要時尚思想的引領,北京聚集著全國最大規模的時尚資源。
最重要的是,北京聚集著的一大批依靠計劃經濟培育起來的品牌資源,這本身就是發展的最好沃土。老一代消費者對老國企的底子心存的那份信任仍是北京品牌的護身符,雖然時間的消磨正在使這一有利因素漸漸褪去。
但是有利條件再多,也需要企業自身去把握。當下的轉型大潮把很多企業推到新的起跑線上。失落已久的眾多北京品牌需要振作起來。因為曾經錯過了第一次轉型,如果再錯過第二次轉型,以后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