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成革業綠色升級為形勢所趨
我國超細纖維合成革產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的迅猛發展,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超細纖維合成革規模最大的產地。繼煙臺萬華之后相繼涌現了諸如: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禾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泓信超細纖維有限公司、福建隆上超纖有限公司等十幾家超細纖維合成革企業,生產線多達二十多條,產能7000萬平方米。
根據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已經上馬的生產線共有25條,實際年產能達7650萬米。至2005年底,中國也正式成為世界最大的超纖革生產國。另外,企業計劃上馬的生產線還有8條,預計于2006年年底前投產,但隨著市場供需矛盾的產生,國內很多超纖革項目未能如期上馬。到2008年底,國內僅剩下16家超纖革生產企業,共有生產線26條。
綠色合成革產業園快速增值
11月10日,蕭縣“綠色合成革產業園”內15家箱包等配套企業集中開工,標志著該縣打造全省最大綠色合成革基地又邁進一步。蕭縣“綠色合成革產業園”位于該縣經開區內,交通區位十分優越。去年,溫州明得利合成革有限公司等12家合成革企業組團考察,與該縣簽訂了總投資達30億元、打造我省最大的綠色合成革產業園的協議,計劃在園區內聯合建設140條合成革生產線。該項目自去年11月份開建,目前已投入試生產。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僅高檔合成革就可實現2.3億多米的生產能力,銷售收入達70億元。
今年麗水市政府批準實施《麗水市清潔空氣行動方案》。完成一批重點大氣污染源的治理試點工作;鋼鐵熔煉企業全面實施新一輪的廢氣治理設施改造;編制服裝干洗行業有機廢氣污染整治方案;麗水經濟開發區杭麗熱電工程開工建設。
推進麗水經濟開發區合成革行業污染的深度治理工作,大力開展水性樹脂應用推廣的技術研發和政策引導。今年3月,首批兩條水性合成革生產線正式投產;已完成二甲胺有機廢氣治理試點和17家企業DMF氣相回收塔的改造工作,開展合成革生產廢水中的氨氮和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臭氣治理。松陽工業園區啟動建設工業園區煤改氣集中供氣項目。
建立資源推薦經濟結構調整
特種設備節能減排是關系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改變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決策。為做好特種設備節能減排監管工作,推進現有鍋爐運行系統的節能改造,提高鍋爐運行效率,青田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麗水市特種設備檢測院對轄區內的鍋爐使用單位上門免費開展鍋爐能測試。
目前,已對亞泰制革有限公司、浙江聯僑合成革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8臺鍋爐進行了能效測試,幫助企業找出造成鍋爐能量損失的主要因素,提出節能改造建議,提高鍋爐運行效率,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
合成革和人造革是我國主要出口創匯型產業,地域分布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大中城市。浙江溫州、廣東高明、江蘇江陰、福建晉江等沿海省市的區域企業占行業規模以上總數80%。根據廣東省塑料工業協會分析,近兩年除了廣東的人造合成革產量和規模在下降,其他主要產業基地的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其中,浙江溫州的產量占全國一半左右。超細纖維材料、聚氨酯合成革用水性材料(水性樹脂和水性色漿)正加快產業化;無溶劑高固合量聚氨酯樹脂在合成革中的應用正在加大。溫州地區已有122家人造革合成革企業,共442條生產線。據統計,溫州地區的人造革合成革企業占國內生產企業總數的38.8%,生產線數量更是占47%左右。不少企業還不斷有新的生產線投產,行業產能處在不斷擴張之中,并將在今后保持快速發展。
超細纖維生產將成為溫州企業新的投資熱點,但是超細纖維人造革的生產投資大、工藝流程復雜、技術人員短缺等成為發展瓶頸。溫州地區的人造革工廠因土地等制約,已有向浙江麗水、江蘇太倉等地區轉移的趨勢,但是受貸款等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轉移速度較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