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裁縫周成建“再出發”:靠“忽悠”成就輝煌
美特斯邦威旗下MTEE最新一季的廣告,赫然出現了兩位“周董”。一位是紅得只要地球人都認識的臺灣天王周杰倫,另一位則是美特斯邦威董事長、標標準準的“周董”周成建。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周成建
作為中國服裝業首富,個人身家達到200億的周成建,為什么要親自出馬當代言人?日前在上海接受采訪時,周成建對這個問題幽默地回應:“這年頭生意不好做呀,既賣藝又賣身!”
出身
學過木匠泥匠最終選擇做了裁縫
與有些生意人功成名就后回避貧寒出身不同,周成建時刻將自己歸類于“裁縫”這個職業。“小時候為了糊口,學過木匠、泥瓦匠和裁縫。如果當時做了木匠或泥瓦匠,我后來也許就做房地產,可以掙很多很多錢。但是我選擇了做裁縫,到現在還只是個裁縫。”
說到往事,周成建習慣性地開起了玩笑,但隨即又很認真地說:“可是謀生也要看自己熱不熱愛,我想布料摸起來總要比泥巴、木頭要舒服得多吧。所以,干到現在,我一點也不后悔。”
16歲,初中畢業的周成建在家鄉浙江青田開始做裁縫學徒。別人幾年才出師,他一個月就可以跟著師傅上門給人家做衣服了。
1982年,17歲的他創辦青田服裝紐扣廠,結果經營不善欠下30萬元巨債。旁人都以為他徹底完了,他卻揣著9000元到了溫州,從裁縫小作坊干起,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創建了中國日后最大的休閑服裝企業美特斯邦威。
成長
靠“忽悠”整合資源造就超常規發展
對于自己的創業歷程,周成建這樣總結:1995年以前是完成了原始積累,1995年開始做專業品牌,2000年美特斯邦威成了一家掙錢的企業,但直到2005年,美特斯邦威才成為了對社會有貢獻和影響力的企業。“2000年是轉折點,當時衣服還行,可知名度不夠。于是我就砸了幾千萬,請郭富城當代言人。結果賭贏了,我們掙錢了,大家也知道有一個衣服品牌叫美特斯邦威。”
在經營方面,周成建又在國內率先推出“虛擬經營”的策略。公司沒有工廠,把制衣和銷售環節統統外包給其他企業,自己僅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產品設計、品牌推廣和少量的直營店,充分調動其他企業和加盟商的積極性,以“雙贏”作為經營的最大賣點。{page_break}
對于這項讓同行看來“不走尋常路”的創舉,周成建近乎于自嘲地解釋:“因為我發現自己比較會忽悠,但是做具體的活不太擅長,所以我就發揮自己的長項來搞整合。”正因如此,400萬元起家的美特斯邦威,能以超常規的速度在全國不斷復制新店,至去年年底,在全國2000個城市擁有3800家門店。這樣龐大的銷售網絡,是美特斯邦威2008年能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底氣所在。
目標
打造新國貨在洋品牌面前揚眉吐氣
周成建說當初取名美特斯制衣公司,就是覺得聽上去很洋氣,沒有農民的味道??墒钱斆鎸φ嬲难笃放茣r,突然發現:自己是弱勢的。“15年前,主流商圈認佐丹奴,后來認Esprit,再后來是ONLY,現在是Zara和H&M。我們想在主流商圈占個好位置得想盡關系擠破頭,可人家爭取洋品牌恨不得還倒貼。”說到這,周成建的聲調提高了幾個分貝,仿佛又回到了讀書時因為是農民兒子被人欺負的時代。
有人認為,本地品牌無法與國際品牌競爭,美特斯邦威既然在全國三、四線城市占據絕對份額,不如就做大這份蛋糕??芍艹山ú环敚?ldquo;中國品牌不在主流商圈立足,就是在被邊緣化。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要在一線城市立足!”
正是基于要在洋品牌面前揚眉吐氣的目標,美特斯邦威2011年打出“新國貨主義”口號。公司旗下的潮流T恤MTEE與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合作,將黑貓警長、哪吒、舒克與貝塔這些家喻戶曉的卡通形象植入潮流T恤。
一個在創立時就想起個洋名字的品牌,如今卻高調宣布自己是“新國貨”,這一轉變說明了什么?周成建坦言:“當時是求生存,現在的目標是做國民大品牌。之前與國內品牌競爭,打的是價格戰?,F在與洋品牌競爭,需要在產品個性化、品牌的內涵提升方面做文章。”
面對未來,周成建在媒體面前信心滿滿:“我們要用3-5年的時間,成為今天的Zara和H&M。”
在采訪室外的美邦工業園內,大片的土地上種滿了青菜和油菜花,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工作人員解釋,種菜是周總的一種獨特休閑方式。這個曾經竭力想擺脫農民身份的男子,如今卻在都市里營造著自己的田園夢。
周成建的新國貨主義,與他的田園夢,顯然一脈相承,異曲同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