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爾PK七匹狼 寧波幫晉江幫誰能轉
同樣煩惱的,還有周少雄。確切地說,這位七匹狼實業公司的董事長,至少已經自己跟自己較勁了三年多。他不想再維系七匹狼的“土狼”形象,試圖向上突破,甚至不惜在內部引發一輪又一輪大震蕩。
其實,這兩個人的對比本身就很有趣。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高大憨實、風度謙和,亦商亦官;七匹狼實業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則是典型的福建草根商人,瘦小、精干,透著濃烈的江湖味。他們的氣質也迥然不同。李如成愛談宏觀,談思想,有大企業家的范兒;周少雄談思想還不夠游刃有余,他更愛說行銷,說品牌,說他在做什么。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種氣質代表了中國男裝業兩個族群—浙江寧波幫和福建晉江幫。他們都是中國男裝業的中流砥柱,但各有千秋。前者,以制造型企業為主,覆蓋產業鏈長,多元化發展模式為主,政商關系緊密。而后者,則多為輕資產模式,走專一化路線,以膽大快速、務實進取著稱。
眼下,他們都面臨著企業轉型升級的考驗,但他們的思路和打法卻有很大不同。
當越來越多的外國男裝品牌占據商場最佳位置,表現出極強的溢價能力時,無論是嘗到“頭啖湯”而輝煌一時的寧波幫,還是靠大流通急速崛起的晉江幫,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page_break}
但晉江幫的轉型,表現更堅決、更全力以赴。“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七匹狼品牌老化,七匹狼的消費者都變成老人。”見到周少雄時,他比兩年前更瘦了。這兩年,他只做一件事,卻忙到時間、精力不夠用—那就是戰略轉型,將七匹狼打造成“中國的POLO”,由土狼升級為一匹貴族狼。為此,他不斷打破舊思想、舊體制,重新塑造七匹狼的四肢和牙齒。
更壯觀的是,七匹狼身邊有一群福建男裝企業,勁霸、柒牌、利郎、九牧王……都以類似姿態和節奏激流勇進。他們大多在主業上投入巨大精力—在渠道上不斷“向下走”,在國內開出上千家終端店;在品牌上則努力“向上”,希望擺脫戴了十幾年的“土帽子”;在資本市場,他們更有令人瞠目的表現—總面積不過721.7平方公里的晉江竟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勁霸男裝也在籌劃于近期登陸A股市場。
晉江幫的異軍突起,與他們“專一主業”有密切的聯系。勁霸男裝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人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得了”;利郎公司總裁王良星公開表示“除非利郎成為行業里絕對的龍頭老大,否則絕不會去搞多元化”;七匹狼雖涉足地產、煙酒茶、皮具等領域,但這些服裝以外的業務全部屬于七匹狼集團,而七匹狼實業股份公司只做服裝。周少雄本人,也只有做好服裝這一個使命,與李如成一人管“服裝、地產、投資”三駕馬車有很大不同。
有人如此形容這兩個區域企業家風格之不同,“同樣投資100萬,寧波人想的是這100萬投下去虧了怎么辦,晉江人則想的是100萬投下去,明天能賺多少錢。”換句話說,晉江幫有不怕輸的闖勁,而寧波幫更有風險意識。因此,晉江幫在轉型升級問題上,大多顯得“一根筋”,而寧波幫,則不愿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在江南,每一寸土地都富得流油,這話用在寧波更恰當不過。這塊土地近些年火熱的不是實業,而是金融、房地產,那些能讓人輕松暴富的行業。而實業被擠到角落,實業家像個“苦哈哈的農民”。{page_break}
種地不如買地,收割不如投資,商人的逐利本性更助推了這一點。雅戈爾、杉杉,這些影響力大的寧波龍頭企業,因為優勢資源向他們靠攏,都率先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在多元化上紅旗飄飄,且成為浙江企業效仿的偶像。2008年初,本刊曾以《隱形的翅膀》為題,專門剖析雅戈爾多元化。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更多次表示:“我現在不管服裝,我是做投資的。”
但他們真的可以逃離主業嗎?廣東省時尚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凱洛認為,他們其實什么都不愿放棄,什么都想要。“說自己是投資人,的確更好聽。但事實上,他們都渴望重新樹立在男裝產業的領導地位。雅戈爾的多品牌戰略和杉杉的多品牌國際化路線都是因為此。”而雅戈爾方面也一再強調,“我們在服裝領域一直很努力。服裝是其它產業的基礎。”
兩種路線,誰更有希望轉型成功?
李凱洛說,寧波幫面臨的誘惑,比晉江幫多得多。李如成、鄭永剛等,精力分散在不同業務領域,自然不如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有效。“可以說,寧波幫品牌升級最大的敵人就是眼前的利益。”李凱洛說。
不過和晉江幫相比,寧波幫也有著視野更寬、對上游資源掌控力強的優勢,這或將增加他們品牌升級的勝算。
而晉江幫的核心優勢,是“戰斗精神”。“當報喜鳥、美特斯邦威等溫州企業憑借突出的營銷能力異軍突起時,一開始靠批發流通起家的晉江老板們深受刺激,緊跟著溫州企業學會了請明星代言人,并在央視等媒體大量打廣告。”李凱洛說。在他看來,膽大、愛拼、團結、互通有無是福建商人突出的特點。因此,晉江幫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整體往上走,他們通常有自己獨到的經營理念和秘訣,也會體現出很草根的一面。
晉江幫的弱點和它的優勢一樣明顯。晉江品牌同質化比較明顯。同時,由于企業不在一線城市,在吸引人才上處于劣勢。而由于福建企業大多為家族企業,福建人十分重視宗族關系,使得職業經理人在融入這些家族企業時容易出現困擾。這都為他們從批發商轉型為零售商增加了難度。
對此,晉江人的對策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于是,晉江幫在二三線城市攻城拔寨,不斷拓展終端數量。同時醞釀上市,獲取資金支持。而晉江人不惜重金挖人才,也常被人指責“做壞了規矩”。但這無疑是有效的,幾百萬年薪、寶馬車,的確引來許多國際品牌經營人才。此外,很多企業還將總部搬到廈門,以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無論哪種路線,放在寧波幫和晉江幫面前的命題是一樣的:能否跨過品牌升級這道坎,打破中國男裝企業多在20億、30億左右銷售額徘徊,很難做大的怪圈。
狼的進化
七匹狼轉型過程中的挑戰與困惑,對一批從大流通、大批發起家的晉江服裝企業來說,有代表意義
“這兩年最讓我有挫敗感的事兒?”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苦笑,“那就是我最怕看自己的店,很多都不是我想要的樣子。”
這兩年,周少雄就像一個找不到好工具的畫家,滿腦子層出不窮的新鮮圖畫,總是沒法令他滿意地呈現出來。著急的時候,他會跟下屬嚷嚷:“你們腦子里要有想法,不能光我有你們沒有!”周少雄承認自己有時也會激進,“這幾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忠告是:不要急于求成,并不是想到就能馬上干到。”
從2007年起,周少雄便惱于七匹狼陷入“中年危機”。品牌日漸老化、附加值低、競爭品牌層出不窮,國外名牌更以高溢價能力攫取巨額利潤,將中國中低端品牌一個個趕出大商場。同時,七匹狼依靠代理商和加盟商賣貨的日子也不再輕松,對市場缺乏了解,直接導致做品牌時失去了感覺。再不改變,用不了幾年,七匹狼就會變成“爺爺級”的服裝,進入“古董品牌俱樂部”。
周少雄無法忍受七匹狼的頹勢,他決定反擊。他推算,POLO、GAP等國外男裝品牌已做到近200億,而中國好的男裝企業不過20億、30億,空間很大。而且,時尚類、品質類將成為中國男裝的新增長點。
“這不是改良,簡直是革命。”七匹狼員工這樣形容。這個企業不在時尚前沿的廣東、上海或北京,它在晉江,一個福建的中型城市,靠出了一批在二三線城市受歡迎的品牌而被人知曉。這里的企業大多野心十足,但對品牌升級的理解不夠,它們擅長的營銷模式是請代言人,做夸張的廣告。比如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語:“首次入選盧浮宮的品牌—勁霸男裝。”
周少雄的顛覆,從打破三個天花板開始。{page_break}
“第一要打破的,就是企業家自身的天花板。”周少雄先拿自己開刀。周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制定轉型戰略時,他從其它企業、顧問公司及書本上汲取養分,缺什么補什么。晉江企業家大多文化基礎薄弱,對文化理解不夠深入,由于長期粗放管理,對現代企業制度也不熟悉。他去讀EMBA。“思想的撞擊給我很多感性的啟發。可惜我學習基礎不好,電腦、英語也不熟,不像青島啤酒(31.21,0.00,0.00%)的金志國,能現學現用。”他對《中國企業家》自嘲。
通過摸索,周少雄終于有了初步戰略—七匹狼要轉型為零售管理模式,一方面將七匹狼品牌的形象進一步提升,提高品牌溢價能力,另一方面擴大店鋪數量,增加銷售量。同時,不斷提高自營店比例,改良加盟店,通過標準化的終端管理傳遞七匹狼的品牌理念和形象。
戰略之后,周少雄試圖打破第二個天花板—制度和體系。一個重義氣的晉江男人,在變革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大換血”。對此周少雄坦言“很無奈”。“我也沒辦法,他們的思維或者能力已經跟不上七匹狼的發展。比如以前我們做批發比較簡單,管理好十幾個地區總代理就行了。現在需要的是做零售、做品牌的人才。”結果,包括品牌、行銷在內幾乎所有的總監,都被換掉。其中不乏跟隨周少雄多年的舊部。而他對新總監的要求是有國際化視野,其中不乏ZARA、戴爾等國際公司的人才。
接下來,變化超過了員工們的想象。周聘請多家顧問公司,從各個角度幫助重設業務部門。綜合各方建議,他開始下刀組織結構。按七匹狼內部人的話說,幾乎所有部門都在變。
2009年,七匹狼有了歷史上第一個“戰略部”,這在管理粗放的過去,會被譏笑為“很虛”。但此時,周少雄不再希望靠拍腦袋做決定,他需要“智囊團”,需要更理性更詳實的數據和分析,降低決策風險。
很快,七匹狼又新增了商品計劃部,同時設置渠道總監,對渠道進行分類管理。以前,七匹狼負責銷售的部門叫拓展部,任務就是開店。改革之后,七匹狼重新對渠道進行分類,根據不同渠道設計不同的招商方案。
在總部之外,七匹狼又設置了區域分公司,賦予分公司總經理較大權力,實行分區域管理。除了組織結構,七匹狼在績效管理、薪酬體系、信息系統、財務報銷體系等各方面都進行調整,核心目標就是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不過,周少雄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問題,難度經常超出他的想象。大變革的背后,是矛盾的集中爆發。
例如,不少部門不習慣戰略部,以前,各部門自己做規劃、做預算、進行考核,然后等待領導批示即可。如今,一切必須由戰略部主導,根據市場情況做出方案,再下達給各業務部門。這讓很多人感到“不爽”,溝通起來并不和諧。
更重要的是,戰略部自身也存在問題—戰略部的信息應主要來自市場,可七匹狼壓根沒有市場部。沒辦法,周少雄又得設立品牌中心,試圖以此了解市場。不過這也遇到問題。他發現,品牌中心主要關注品牌建設,而非市場。于是,他又醞釀成立獨立的市場部,并讓市場部牽頭做品牌升級。
“就這樣,部門越來越多。”周少雄苦笑,又認真地說,“我不可能一下子想得很清楚,總得邊做邊調整。”
而且,部門協同合作也讓周少雄頭疼。“最大的問題是形成信息孤島,各部門溝通不暢。”由于管理架構不完善,人員又大多剛剛到位,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容易有摩擦。對此,周少雄常向下屬們強調,要多正面溝通,不要揣測別人的想法。如果總猜測對方是否對自己有意見,那么從平時的語氣態度就會表露出來,反而增加矛盾。同時,他也鼓勵大家組織各種聚會、旅游活動,增進了解。
此外,分公司制度對于七匹狼多年完善的代理加盟體系,也是一次劇烈的沖擊。這讓老資格的經銷商們很不樂意。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外行管內行”,沖突頻繁。一開始,分公司簡直形同虛設,根本指揮不動經銷商。
周少雄也很苦惱,零售人才缺乏,現有員工很難短時間內成為專業性人才,甚至連給員工做培訓的人,都很難找。“首先不知道培訓什么,連內容都不清楚。”
時間在解決一些問題,周堅持要求提高分公司員工的專業性,用系統化的流程和專業的業務能力讓經銷商服氣。“這幾年溝通下來,已經好多了,沖突在慢慢緩解。”一位七匹狼的加盟商對記者說。
在周少雄努力打破制度天花板的同時,另一個無形的天花板也擺在了眼前—文化。在企業“大動蕩”時,通常也是新老文化交替的關鍵時期。如果老文化被破壞之時,沒有建立起更符合企業要求的新文化,很可能變成一盤散沙。
七匹狼的文化也到了這樣的節骨眼。每個新人都帶來不同的文化,怎么融合?職業經理人和家族勢力如何平衡?成立那么多部門,互相之間如何協作?剛剛43歲的周少雄,面臨著對駕馭復雜關系能力的大考驗。
有人說,七匹狼這幾年一直走馬燈式地換人。有人甚至剛上任不久就被撤下。其中原因,不排除在文化上難以融合。周少雄對此也并不避諱,“我會判斷在某個階段,是不是穩定性更重要。如果那樣,我更愿意用信任而有默契的人,以保障有序經營。當然,有一些人也是因為找的不合適只好又換。”{page_break}
當然,他也在考慮如何留住人才。比如物質激勵,給百萬高薪、配好車。2010年3月,七匹狼公布股權激勵方案,激勵對象人數為22人。授予的股票期權所涉及標的股票總數為370萬股,占總股本的1.31%,其中預留30萬股給預留激勵對象,占此次期權計劃總數的8.11%,行權價格定為24.83元。但在他看來,最關鍵的還是要統一價值觀,統一企業文化。“只要大家價值觀一致,矛盾就容易解決。”
“內部調整好了,我們才大規模向外推。”在周少雄布好局后,開始全力以赴拓渠道、拉品牌。
為增強對終端的控制力,七匹狼大力拓展自營店,目前數量已占到20%,2011年預計超過30%。同時,加快對加盟店的改造。“我要求再過兩年,所有店面統一標準。”他說。
在提升品牌形象方面,七匹狼也頻頻出招。2010年10月,由孫紅雷、胡東、張涵予、陸川等五位當紅男星齊集的七匹狼新廣告讓不少人眼前一亮。這正說明了七匹狼卯足勁試圖塑造一線中高端品牌的形象。它選擇沿襲之前的品牌訴求,以“男人不只一面”,詮釋男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同時,還邀請這五位型男加入新打造的“名士堂”,希望通過“名士堂”平臺,形成一個各行各業有知名度的精英男人的圈子。此外,七匹狼還贊助帆船賽、高爾夫等精英貴族運動。
業內對于七匹狼轉型的評價各有說法。廣東省時尚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凱洛就認為,七匹狼在設計研發、經銷商利益捆綁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導致了產品風格不突出,加盟店與自營店沖突多等問題。
周少雄的長征路才剛剛起步,天花板還未完全打破,新問題層出不窮。他滿腦子的問號—怎么才能找到合適的人?他總結失敗的項目大多因為沒找對人。怎么才能把品牌和終端銷售聯系起來,而不至于讓斥資上億的品牌推廣成為過眼云煙?到現在為止,很多事情仍要周親力親為。
“慢慢熬吧。”周少雄嘆了口氣。
寧波幫:糾結的升級
服裝、地產、投資,李如成的精力,仍然是分成了3份。如果說雅戈爾則糾結得多。
雅戈爾品牌老化程度,讓這些年忙著地產和投資的李如成有些著急。尤其在80后消費者眼中,雅戈爾似乎已脫離一線品牌行列,只適合40歲以上的男人。數據顯示,雅戈爾近年來溢價能力下滑,僅主打產品襯衫的營業利潤率,就從2006年的50.23%下滑至2009年的29.37%。
“去年一年,董事長親自主導推動服裝業務的產業升級。幾乎所有的銷售會議,他都參加了。”一位雅戈爾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說。看起來,李如成正在回歸主業,希望重振雅戈爾的服裝業務,再續輝煌。果真如此嗎?
2010年,雅戈爾在投資上依然動作頻頻,先后掏出合計高達55億元,認購多達10家上市公司的非公開發行股份。而近期在杭州舉辦的一場土地出讓會上,雅戈爾再次兇猛出手,包攬杭州申花區域的兩幅地塊,總價24.21億元,刷新紀錄。事實上,2010年一年,在地產宏觀調控下,雅戈爾的拿地勢頭依舊活躍。
這也意味著,李如成的精力仍然是分成了3份,服裝只占1/3。這就不由得讓人們擔心:其他企業家一門心思轉型都很難成功,更何況“不專一”?
不過,跟前幾年相比,李如成2010年在服裝上投入的精力確實多了。“普通襯衫是80織,雅戈爾的面料能做到300織,摸起來像絲綢,價格賣到兩三千元一件。”2010年年初,在雅戈爾全球首家漢麻世家專賣店—寧波海景店開業活動上,李如成驕傲地介紹雅戈爾的研發實力。李甚至笑言自己得了“麻風病”,經常一股腦地鉆研漢麻。
2010年,也的確是雅戈爾在服裝上發力的一年。在當年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雅戈爾一口氣推出了五大新品牌。而這些品牌正建立在雅戈爾“優化產業鏈”的基礎上,“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成衣,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李如成說。此前雅戈爾效仿國外企業,按顏色劃分,一口氣推出金色雅戈爾、綠色雅戈爾、橙色雅戈爾等品牌,但并未獲市場認可。鑒于此,這次更考慮了中國人的偏好。
同時,雅戈爾針對5個品牌分別成立了品牌工作室。為了彌補自身的設計和流程管理能力,還積極與國外公司合作。例如GY品牌,與日本W。GAME公司合作,引進該公司的人才,進行流程管理、參與產品設計。
雅戈爾方面表示,2010年推出的新品牌初見成效,GY在溫州一個單店的日銷售額突破20萬元。而雅戈爾五大新品牌2010年上半年銷售額達1億多元。
不過,僅這些表象,人們還看不出雅戈爾轉型的力度。轉型不是推出品牌這么簡單,和七匹狼轉型一樣,它需要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需要徹底轉變為品牌型思路。
但這一點,雅戈爾的軟肋依然明顯。
“比如,漢麻這個概念如何跟消費者的認知聯系起來,是最重要的。否則只是一場秀,在市場層面沒有實際意義。”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另外,一下子推五個品牌,精力、資源如何協調,也是個大問題。更多的擔心,還因為雅戈爾的全產業鏈思路,業內人士認為,這讓其在品牌升級時很難擺脫制造業思維。對于這個問題,雅戈爾方面并不認可。“曾經有一批國外服裝品牌來雅戈爾考察,他們看了我們的產業鏈,都直呼‘你們坐擁金山’。”雅戈爾認為,只有研發實力上去了,對服裝品質有嚴格的把控,才能真正實現品牌升級。
但雅戈爾方面也不否認眼前的困難。例如人才的缺乏,例如船大掉頭難。“雅戈爾作為一個工業品牌,已經形成了很多東西,不是短時期能改變的。”不過他們相信,憑借在全產業鏈上的優勢,一旦成功,便能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其實,最難的問題是如何將產業鏈的幾部分整合起來。”該內部人士說,“就像寫文章,材料都有了,要考慮怎么很好的串起來?”李如成也曾談過這個問題。他認為這是個矛盾,需要平衡。比如紡織廠和成衣廠,他很想將其整合為一家企業,但很難,因為每個廠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李的挑戰在于尋找一個合適的支撐點,帶動整個產業鏈對品牌升級產生正向作用。
而業界質疑最強烈的,還是雅戈爾的多元化。雖然雅戈爾方面一再表示,在主業上一直很努力,但雅戈爾在投資和地產上的動作不斷,實在讓人無法想象,李如成真的能夠一石三鳥。尤其面臨轉型這種大事件。
可以看到的是,雖然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雅戈爾在投資和地產上的動作有所減少,但2009年開始便復蘇。數據顯示,2009年雅戈爾的主營業務收入中,69億元來自紡織服裝,52億元來自房地產,具體到凈利潤,房地產和股權投資業務的凈利潤高達28億元,是紡織服裝業務凈利潤4.4億元的6.4倍。
和雅戈爾類似,杉杉集團也同樣面臨品牌老化,同樣希望重振江山,但也一樣地舍不得在其它領域更快更容易地賺錢。金融、地產乃至高科技行業,杉杉四處狩獵,幾乎是什么火做什么。而杉杉董事長鄭永剛,更是很介意別人說他是做服裝的企業家,他時常不忘強調自己在做投資。
“在他們心里,說自己做投資比說做服裝體面得多。而且,他們都有大企業情結。”一位業內人士說。這種風氣,也影響了他們的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