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紡織在調整中提升
在“效率進一步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斷加大、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可持續發展措施更加得力、產品附加值有力提升。這正是江蘇由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邁進的標志。
“‘十一五’是江蘇紡織業發展的重要時期,盡管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江蘇紡織仍保持了較大增幅。2009年,江蘇紡織業銷售收入達8329億元,今年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呢絨、紗、絲、絲織品、化學纖維、布和服裝等的產銷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江蘇紡織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說。
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今年1~8月,江蘇紡織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73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5%,增幅低于全國25.62%的平均水平;利潤達27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25%,高于全國52.42%的平均水平。“我們的產量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效益增幅卻高于全國水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生產效率的有力提高和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謝明介紹道。
謝明認為,紡織服裝業具有制造業和都市產業兩大屬性,制造業屬性決定了產業必須追逐競爭力的最大化,而都市產業屬性則決定了產業時尚化、品牌化的趨勢。“十一五”以來,江蘇紡織服裝業一直圍繞這兩大屬性進行調整,不斷加大企業在技術、成本、效率等方面的競爭優勢,而這正是應對原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上升的有效途徑。
現在,江蘇紡織業界涌現出一批效率優先的排頭兵。他們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管理、強化基礎管理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江蘇聯發獨創的“一線職工崗位創新、廠部研發中心工藝和產品創新、企業與高校的產學研創新”的三級科技創新體系,在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帶動產品利潤率不斷增長;恒力集團先后從德國引進熔體直紡全套設備和高速加彈機,生產出的產品價格是常規產品的4~5倍,備受市場青睞;盛虹化纖二期40萬噸熔體直紡超細纖維生產項目的成功投產,使盛虹熔體直紡聚合能力達到60萬噸,企業占領了超細纖維生產領域的制高點,成為同行業中的領頭羊。
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紡織服裝業的都市產業屬性決定了其時尚化和品牌化的趨勢。”謝明說,“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江蘇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不少企業從生產制造商轉型為品牌運營商。”目前江蘇已擁有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如波司登、陽光、海瀾之家、紅豆、雅鹿、堂皇、AB等等。
波司登是實施“四季化”戰略轉型的典型,他們走橫向延伸的道路,從羽絨服到男裝再到女裝一一延伸。以面料馳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陽光集團目前形成了高檔男西服VENETIA(威尼帝)、高級男女職業裝POMPEI(龐貝)以及商務休閑男女裝陽光時尚三大服裝品牌并駕齊驅的格局。海瀾之家的市場渠道布局更引人矚目,遍布各級城市乃至鄉鎮的海瀾之家連鎖加盟店,讓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品牌渠道運營商。今年海瀾集團正式推出了戶外休閑品牌——愛居兔,力圖打破消費者對海瀾之家正裝居多的印象,在戶外運動服裝市場打造一片新天地。
創新能力穩步增強
“十一五”期間,江蘇紡織企業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特別在新纖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創新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今年5月,由鷹游紡機自主研發的碳纖維生產線和神鷹碳纖維項目通過國家級驗收,標志著我國碳纖維生產已成功實現國產化和產業化。不久前,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國際一流的染整研究中心,這是江蘇紡織企業爭相建設創新研發中心、強化創新的一個縮影。恒力集團“超細旦滌綸低彈絲”、“滌綸牽伸絲”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自主研發的吸濕排汗功能性纖維填補了國內高端服裝差別化原料的空白。江蘇華亞化纖有限公司總投資16.8億元的年產30萬噸熔體直紡FDY差別化纖維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產業振興技術改造項目。
裝備方面,常州已經形成針織經編設備產業基地,產品與國際水平接近,價格則遠低于進口設備,在國內擁有話語權和定價權。江蘇雪亮電器機械有限公司被江蘇省科技廳批準為江蘇省自動橫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SXC全自動無極選針電腦針織橫機吸引了行業普遍關注。
可持續發展措施更加得力
“節能環保不僅是經濟責任,更是社會責任,我們將堅決地貫徹國際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這是江蘇企業家的決心。
2007年8月無錫市啟動了關閉“五小”和“三高兩低”企業的專項行動,不到兩年全市關閉“五小”和“三高兩低”企業1421家。2008年無錫市內244家印染、化工等行業的重點企業完成提標升級。目前,在江蘇特別是太湖流域,一些傳統紡織印染基地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印染企業遷入工業園,初步實現了產業布局的優化,為印染廢水的集中處理創造了基礎條件。
謝明表示,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將是江蘇紡織業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工作重點。展望未來,企業要更加注重效率和軟實力的提高,真正做到效率優先。而作為消費品行業,江蘇紡織服裝將更加重視品牌戰略、市場渠道的建立,突出產業集群,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更緊密,企業社會責任更凸顯。
結束語:“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獲得快速發展,全行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不懈奮斗,在轉變和調整中大步向前。本報將這些值得紀念的成績輯錄于此,以史鑒今,展望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