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不能被政績綁架
繼山西之后,國內又一鋼鐵重地——河北開始了從整治鋼鐵行業入手的“十一五”節能減排大沖刺。9月4日,武安市18家鋼廠接到通知,所有高爐、軋鋼生產線在5日零點前必須全部關停,關停時限暫定為20天至1個月。
除鋼廠外,當地的一些焦化企業、鐵礦采選企業也被要求限電停產。
政令如山倒,18家鋼廠除了驚愕于“政策來得太快了”,除了發出“這樣做有失公平”的囁嚅外,也就只有哀嘆的份兒了。“所幸”,它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轟轟烈烈的節能減排大沖刺,正在全國各個省份開鑼上演。
節能減排的必要性無需贅言,讓我們納悶的是,“十一五”降耗指標早在五年前就下達了,為什么那么多地方“臨時抱佛腳”,直到大限將至才展開運動式沖刺?莫非當地官員念了五年減排經,一朝醍醐灌頂悟得真禪?
當然不是。答案在于:政府已明確將能節減排的完成情況與地方官員的考核掛鉤。奪命一刀的閃閃寒光下,疾風暴雨式的政策立馬出籠。休克,唯有“休克療法”,才是藥到病除的良方。于是乎,管你是作坊小廠,還是1000立方米以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爐,通通格殺勿論。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幾年前的前塵往事。當時為了大干快上抓GDP,不少地方政府罔顧能耗污染,對鋼鐵行業的產能擴張聽之任之,甚至出臺優惠電價等政策暗中襄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產業政策是變了,但永遠不變的是地方官員的政績沖動——要GDP數字是為政績,保節能減排指標也是為政績。
產業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人為干擾必將破壞其“生態鏈”。產業政策被官員的政績所綁架,必將產生可怕的后果。
稍微了解一點經濟的人都知道,這幾年鋼鐵行業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究其原因,除了國際鐵礦石漲價等外在因素,更在于前些年的產能過剩。而造成這一局面,又與國家產業政策缺乏長遠規劃和連貫性密切相關。現在,好不容易苦苦盼來鋼材銷售旺季,卻又被這樣一則限產通知攪黃了。在這種政策環境中謀生存,就算鋼廠領導個個是張瑞敏,企業職工人人是王進喜,又如何能持續健康發展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