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通過多種手段推動企業轉型
“不到10個點的利潤卻可以讓企業活得很滋潤,數量穩定的海外大訂單是東莞絕大多數企業維持穩定利潤的最大保證。”華堅集團總裁回憶起幾年前的情形時,仍止不住神往。該集團是東莞市最主要的制鞋代工企業,全球排名前50位的國際知名鞋業品牌中,有15個品牌的女鞋在該集團下轄的鞋廠制造。
在人民幣升值以及出口退稅政策等因素的沖擊下,東莞的代工企業走到生死邊緣,“轉型”儼然已成這座城市的唯一選擇。
東莞曾以“世界工廠”自居,現在也為這一名號所困。特別是在此輪金融危機沖擊下,東莞產業結構和傳統發展方式的內在弊端暴露無遺。
昔日“世界工廠”正在摸索一條適合自身的轉型之路。
曾經的風光滋生著暗疾
“世界工廠?NO!”
這一曾經給這座城市帶來自豪感與成就感的名詞如今是東莞極不情愿在公開場合提及的敏感詞匯。
盡管如此,東莞仍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廠”。
這里集中著大大小小的各類品牌:諾基亞、雀巢、耐克、阿迪達斯、三星、金霸王、徐福記……這些大名鼎鼎的世界品牌,都產自東莞這座功能強勁的“世界工廠”。
在東莞市望牛墩鎮的宏日手袋廠里,巴西市場上常見的“CSCG”包擺在一樓的樣品展示櫥窗內,里面還可以看到“PUMA”的運動挎包。“不要看這些世界名牌擺在聚光燈下是風光無限,其實它們都是普通工人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手袋廠老板袁博江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透著些許得意。
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家普普通通的東莞工廠正在夜以繼日地為聲名顯赫的國際大牌們代工生產。就連標榜“意大利生產”的世界名牌“Prada”也被媒體曝光出自東莞市大嶺山鎮華僑工業城內的興雄鞋廠。
改革開放以來,東莞依靠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與廉價勞動力優勢,從“三來一補”起家,通過引進外資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走出了一條工業化捷徑。但在這座看似繁華的“世界工廠”里,一個個讓人煩心的暗疾也在慢慢滋生。
一根導火索引爆“軟肋”
“2006年到2008年間,我們廠一雙普通女鞋出口單價維持在15美元到16.2美元之間,盡管一雙鞋的毛利潤僅在0.7美元至1.1美元上下,但這不到10個點的利潤卻可以讓企業活得很滋潤,因為美國人一年可以消費七八雙女鞋,歐洲人可以消費五六雙。”東莞華堅集團總裁張華榮回憶起幾年前的情形仍然止不住神往,“可以說,數量穩定的海外大訂單是東莞絕大多數企業維持穩定利潤的最大保證。”這家位于廣深高速出口附近的企業是東莞市最主要的制鞋代工企業之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國際知名鞋業品牌中有15個品牌的女鞋把訂單交給了該集團下轄的鞋廠。
然而,勢隨時移,隨著幾十年的發展,東莞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的內在弊端暴露無遺。
東莞過去長期集中于中間制造,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的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東莞企業群體的主力軍都是外資加工企業,一旦其海外環境變化,就很有可能“卷鋪蓋走人”。
東莞的發展長期走的是一條依靠物質投入、外沿擴張、分散發展的粗放型增長道路。以土地利用為例,東莞的土地開發強度超過40%,超過了香港,單位GDP的耗電量也居全省前列。
兩年前爆發的國際金融海嘯更像一根“導火索”,炸中了東莞外貿經濟的“軟肋”。
“東莞能有幾個廠敢一直將自己的女鞋的出口價定在10美元以上?”已經在東莞市厚街鎮一家鞋材市場跑了好幾年國際貿易的肖先生對深圳商報記者說,“國際高端鞋業品牌來中國下訂單都集中在一些大廠,大量中小規模的廠主要為亞洲、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代工生產二三美元一雙的橡膠或塑料鞋,利潤率低得嚇人。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中高價位的鞋品訂單減少,盡管低價訂單增多了,但客戶的開價卻更苛刻。這些訂單接了,有可能讓企業賠本做生意,不接又會讓工人沒事做。”
助推千家企業率先轉型
對于習慣了兩位數高速增長的東莞而言,個位數是不可理解的,負增長更是匪夷所思。2009年一季度,東莞的GDP增長率為負2.5%,去年全年的增長只有5.3%,遠低于改革開放30年來東莞經濟18%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在這些數字面前,東莞人快速完成了一次“頭腦風暴”。
東莞目前擁有外商投資企業14697家。東莞首先通過狠抓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企業提升產品層次、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創新能力、突出品牌打造等。在此過程中,東莞市選取1000家資金、技術密集型來料加工企業由“非法人企業”轉為“法人企業”,并通過一系列手段幫助這些企業率先轉型。
成立于1995年的東莞長安新民新溢眼鏡制造廠是一家從事來料加工生產眼鏡、賺取加工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2008年海外市場需求萎縮,該企業有意開拓國內市場,但受企業性質所限,開展內銷手續繁瑣。在政府協助下,該公司于2009年轉為三資企業,并追加投資1000萬美元設立研發中心,開拓內銷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東莞市已有536家來料加工企業轉為“三資”或民營企業,有988家加工貿易企業擁有海內外注冊品牌2678個。
東莞還出臺各種政策鼓勵企業將境外研發機構轉入東莞,推動企業盡快由只制造的“代工”生產模式向享有知識產權的“貼牌”生產模式轉變。{page_break}
抱團發揮集體力量
“虎門女裝”、“厚街家具”、“長安五金”、“大朗毛織”……對于擁有眾多特色產業強鎮的東莞而言,發揮集體整合的力量是轉型開拓內銷市場過程中的一把利器。
今年5月,來自東莞虎門、廣州新塘的數百家服裝企業在虎門鎮舉行的全國服裝企業銷售聯盟“南貨北上”洽談會上與河南鄭州曲梁服裝工業園區簽約,共同組成產業聯盟北上設立批發中心,拓展內銷市場。
“到時我們就不是一個店在賣衣服了,而是一個體現區域特色的整體在做生意。單個公司可以沾沾‘虎門女裝’這個已經在國內具備相當知名度的產業集群品牌的光。”一位已經進駐工業園區的虎門服裝企業負責人認為,借助集體品牌的力量,可以緩解企業內銷時品牌知名度不高而產生的困難。
“世界工廠”有了新內涵
相對于大部分企業的后知后覺,做服裝的穎祺公司是東莞這座“世界工廠”里較早“轉身”的港資企業。
東莞市穎祺實業有限公司是香港茂榮集團旗下的大陸總公司,于2005年11月在大朗鎮注冊成立,現有員工2500多人,去年產值達到了11.6億元。穎祺公司從2007年開始引進數控織機,目前已引進580臺,計劃在兩年內將數控織機的數量增加至1000臺。據統計,一臺數控織機相當于6~8個熟練工人的工作效率。該公司引進數控織機以后,實現了數字化生產、數字化設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
同時,自2001年起,穎祺公司就陸續將織片、縫盤等勞動密集型前整工序轉移到內陸城市,在廣西、貴州、四川、重慶等地設立分工廠11家。公司本部重點保留研發設計、品質監管和營銷管理等后整工序,構筑起勞動密集型工序外包外產、公司總部統籌協調的生產體系。 東莞市正在通過多種手段推動企業轉型、經營轉型、市場轉型,“世界工廠”的變身令人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