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紡織業為何未走上窮途末路
北卡羅萊納州胡桃灣6月29日電——想知道美國一些紡織廠是怎麼與勞動力價格低廉的發展中國家競爭的嗎?請來到帕克代爾公司(Parkdale Mills)位于胡桃灣(Walnut Cove)的紗廠,試試在這里的生產線上拋擲一個保齡球。
放心,你的球不會碰到任何人,不過沒準你得為砸壞的昂貴設備賠錢。
這個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工廠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連軸轉。僅有71名工人三班倒,但每周能生產68萬公斤棉紗。到了晚班,這個足有四個足球場大小的工廠只有11名員工值班。
公司保持高盈利的秘訣在于持續不斷地投資于自動化設備,讓人數較少的技術熟練工人能生產出更多的棉紗,這樣生產出來的棉紗價格就足夠低,可以出口至洪都拉斯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在那里用于制作加拿大Gildan Activewear(GIL.TO:行情)等大牌服裝公司的T恤衫。
這家有19年歷史的工廠座落于北卡州北部一個只有1,465人口的小鎮。借助廠里最新引進的自動化設備,四名工人的工作量相當于以前用舊設備時15到20人的工作量。
"不是原來的設備不好,只不過是技術已經更新換代了,"經理B.B. McGuire說,"如果沒有這種技術,我們就不會保住競爭力。"
這家工廠在過去的五年里裁減了大約40%的員工,但產量反而上升了。
美國紡織業也許整體上在衰退,但紡織工廠并沒有全部關門大吉。據政府統計,截至今年5月份,大約有41萬美國人仍在紡織和服裝制造業就職--比廣播電視業或電器制造業從業者還多。當然和1990年的160萬紡織服裝業從業者相比,現在的人數只有那時的四分之一。
讓這些紡織公司生存乃至蓬勃發展的一大動力就是技術:公司有高速、高度自動化的設備,制造出的面料,其質量和特點無法被競爭者以較低成本輕易地復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