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山西紡織業:走向“藍海”
在山西省紡織行管辦采訪時,安靜的辦公樓多少顯得有些冷清,幾位主任都出差去各地開會了,在綜合部賈部長的辦公室,他拿出了厚厚一疊資料,說這是現在行管辦的主要工作――編寫山西的《紡織志》。
自從廳改辦后,他的工作似乎比以往清閑了許多,在紡織行業全面推向市場大浪潮的過程中,他們也實現了身份的轉變,但是多年來,對這個行業的感情卻始終如一。
“雖然紡織行業在我省已經是一個近乎被忽略的行業,大環境一直不好,但是近兩年來,全省涌現出的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卻在逆境中發展的很好,特色紡織產品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山西紡織行業振興的希望。”談起省內紡織行業的現狀,賈部長頗有感觸。
“山西特色”的風靡
在目前國內的紡織市場上,有兩種新型紡織面料的產品頗受青睞,一種是以竹纖維為原料制作的襯衫、T恤、針織衫、睡衣、浴巾、毛巾、襪子、床上用品等產品,一種是牛奶蛋白纖維制作的高檔內衣、家居服飾、休閑服裝、豪華床上用品等系列產品。
目前,我省一些紡織品企業已研發成功并生產出竹纖維紡織產品。根據《山西省紡織行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我省將發展新型纖維混紡、純紡產品,做精大麻紗、面料、服裝、家紡四大系列主導產品,保持大麻產品生產加工技術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加強大麻高支紗及大麻、蠶絲混紡交織產品的研發。
“創新”的加速度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產相對過剩的市場,山西也不例外。”山西紡織行業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認為,山西的紡織業能不能發展起來,關鍵是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山西紡織業要發展,必須立足于高起點,要通過大規模的資金、人才和高新技術的投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月8日,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消息,已編制完成的《山西省紡織行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對我省紡織行業產品結構調整提出了明確目標:今、明兩年內,我省將發展纖維混紡、純紡產品,推動動植物蛋白纖維、竹纖維等特色產品的產業化。
為實現我省紡織行業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加大技術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創新,利用可再生資源開發新型原料已成當務之急。根據《山西省紡織行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我省將建設5000萬條/年竹纖維系列巾單生產線,總投資2950萬元,總產能1億條。竹纖維紡織技術將被廣泛應用,以加速我省紡織行業的技術升級,從而增加產品附加值。我省將建設動植物蛋白纖維紡織產業化基地;建設晉城絲麻工業園;建設晉中高性能纖維工業園;建設運城高檔面料和服裝工業園。到2011年,全省紡織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
企業的“溫床”
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后,全國紡織行業正在逐步回暖,我省紡織行業正面臨難得的機遇。
“對于我省來說,當前一件緊迫的事情是要抓住東部沿海地區紡織工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制定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承接這些企業的‘落地’。”省紡織行管辦主任李錦旺表示。
據了解,省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已經初步制定了下一步的發展政策,來大力促進我省紡織業的發展。其中的一個重點是引導省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對山西紡織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并建設紡織工業園區。
省政府將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加大對紡織工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投資力度,并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按照我省紡織業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全省紡織工業將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利稅40億元。棉紡生產能力由目前的100萬錠達到150萬錠,精梳紗比重達到50%,無梭布的比重達到50%。
“發展山西紡織業不是簡單地‘克隆’東部的做法,山西紡織業和東部紡織業發達省份存在較大差距,要縮短這個距離,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方式,要創造性地走出一條不同于沿海地區的新路子。”李錦旺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