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終于出手規范再融資行為
市場再融資問題由于門檻低、數量大讓市場廣受質疑,證監會終于出手,規范再融資行為,市場叫好聲一片!但再融資市場最大問題是高溢價資產問題和業績對賭沒有誠信問題,證監會并沒有抓到問題的實質,沒能改變再融資的亂問題。按照證監會的說法,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資金“脫實向虛”;以疏堵結合為原則,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資等行為形成資產泡沫,同時滿足上市公司合理的融資需求,優化融資結構;穩中求進,規則調整實行新老劃斷。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股份數量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上市公司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不得少于18個月;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的,除金融類企業以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持有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
市場叫好聲一片,因為證監會從數量對再融資上進行了約束,這個政策真的就可以改變中國股市抽血馬根本問題吧?中國股市從此就可以改變熊冠世界嗎?中國股市真的就能進入慢牛嗎?筆者看來證監會的新政沒有抓住事情的本質,雖然對減少市場失血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改變市場再融資的亂象。按照市場說法,16年IPO僅僅融資1820億元,但再融資高達1.7萬億元,相當于IPO的10倍,成為市場最大的抽血機,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實際上很多再融資并不需要二級市場投資者直接掏錢,再融資有一年期定增、三年期定增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三部分,實際上單純的再融資定增補充流動資金并不多,一般都是伴隨著資產并購和配套募集資金,而資本市場最大魅力就在于并購重組,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并購優質資產做大做強自己或者是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單純限制再融資規模和期限未必合適,會讓某些公司喪失發展機遇,從而不能快速做大做強自己。如果上市公司通過定增以合理的價格獲得盈利豐厚的優質資產那是多多益善。
實際上投資者并不反對優質的資產注入,而是十分歡迎優質資產的注入,市場炒作國企改革板塊和軍工板塊,就是期待母公司的優質資產證券化注入上市公司,讓上市公司獲得盈利能力強大 的優質資產,從而快速實現盈利能力的轉變,這樣的資產注入公司誰會反對。而且很多再融資并不需要二級市場投資者拿出資金來承擔定增股份,對市場抽血不是那么的直接明顯,像凌云股份全部并購資金都是上市公司股東認購,但復牌以后股價兩個漲停,投資者滿心歡樂,這樣的資產注入體量越大越好,次數越多越好,間隔越短越好。因此再融資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監管不到位,讓上市公司遭受巨大損失,讓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再融資的監管不是限制數量限制時間間隔而是懲治那些不守信用的行為,比如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定增圈內眾人皆知的天津海運,打一開始就沒人相信它融資120億會真的去買10條船,結果還是順利過會、拿批文以及發行,錢到手后果然沒有買船,直至今天都沒看到監管調查的身影。
像這種嚴重的失信行為,筆者認為應該取消定增能,要求上市公司退還募集資金,其次是對高溢價并購行為出臺更嚴格的監管,投資者歡迎定價合理的優質資產,反對肆無忌憚的高溢價溢價,十幾倍的高溢價資產不要說投資者是不歡迎的,但證監會面對市場巨大質疑,依然核準放行,這是對市場道德底線的嚴重挑戰,對監管不力的嚴重挑戰,三是不守承諾,監管絲毫沒有辦法可言,現在市場進入了高溢價并購還債高危時期,證監會雖然也在關注商譽減值問題,但是面對一些沒有信用的失信行為,沒有進行嚴厲的懲治,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不能降低市場風險,關鍵在于對失信行為進行嚴厲的懲治,達到殺雞給猴看或者是殺猴給雞看的效果,讓失信者沒有市場可以立足。四是出臺更加嚴厲的定增股份轉讓規定,防止某些不法分子提前轉讓股份,逃避業績補償,五是修改現有的減持規定,對超過3倍溢價的資產,業績承諾要大大延長到10年以上,甚至可以規定直到收回全部投資。
從投資者利益保護角度,筆者認為證監會新政沒有任何的出彩之處,對市場失信行為的懲治沒有任何 的出彩之處,對制造概念的并購沒有任何制約,對高溢價并購沒有任何的說法,因此難言是一個利好,尤其是對一些國企改革板塊和次新股板塊構成重大利空,對一些價位高企的殼資源板塊構成重大利空,就是一些亟待補充資本金的優質藍籌股也未必就是福音,也沒有抓住定增泛濫的本質和投資者反對的本質。投資者反對的再融資主要是利用上市平臺并購熱門概念從而達到推高股價高位減持的行為,反對利用制度漏洞高價并購劣質資產尤其是一些殼公司、主要是知名影視演員的殼公司,讓上市公司商譽價值倍增,讓上市公司的利益嚴重受損,讓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利益受損,反對的是不負責任的并購行為,尤其是并購各方不守承諾,隨意更改業績對賭,甚至利用各種優勢不承諾不履行業績對賭,讓上市公司蒙受巨大損失,反對的是虛構項目,胡亂融資,過后募投項目成為浮云。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