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或成2017年不可掉以輕心的潛在風險源
通貨膨脹,目前并非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擔心,不過在其宏觀政策管理上又多了一個掣肘因素。流動性主導的房價暴漲,給央行添加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房子是用來住的”言論出臺之后。房價高漲,不僅帶來金融風險,而且加高了營商成本,傷害著實體經濟。原材料價格暴漲,也帶來同樣的問題,進一步加大了央行控制流動性的需要和政治意愿。
兩個月前,當聽到空調廠家醞釀著雙位數(shù)漲價時,筆者便意識到通貨膨脹即將要升溫。12月份PPI同比上漲5.5%,凸顯出這輪通脹的源頭;同月CPI回落至2.1%,其實是被暖冬下蔬菜價格回落所掩蓋,非食品類物價持續(xù)升溫。筆者從事金融業(yè)經濟分析二十余年,上一次白色家電出現(xiàn)雙位數(shù)價格上升,還是在職業(yè)生涯的早期。與上次不同,這次價格上升純粹是成本拉動。以“絕代雙焦”為首的原材料價格在2016年暴漲,從紙漿到食材價格都在暴漲,迫使下游廠家加價。
由于PPP主導的基建投資,市場上對原材料的需求的確有所上升,但是需求回升與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根本不成比例。2016年的兩輪原材料價格暴漲,在筆者看來全是中游拉動的,以期貨市場為首的金融市場乃是此輪PPI上漲的始作俑者。流動性過剩,刺激期貨市場炒作原材料,適逢庫存低潮,價格反彈。反彈的價格,帶動更多的資金搶入,于是價格節(jié)節(jié)上揚,于是廠家惜貨捂盤,循環(huán)炒作形成。金融屬性而非工業(yè)屬性扯高了原材料價格,這和去年的房地產市場異曲同工。
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之大,已經令下游企業(yè)不得不加價,筆者相信CPI通脹上升大局已成。人民幣貶值,也帶來進口通脹。以目前的經濟形勢看,中國經濟短期已經企穩(wěn),但是PPP相關的投資之外,整體需求并不旺盛,因此暫時未見到惡性通脹的壓力,不過CPI突破3%并非不可想象的。
2016年發(fā)生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外匯儲備大幅下降。在過往十幾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迅速上升,曾經是央行制造國內流動性的最大源泉,外儲變化與貨幣供應的關聯(lián)度甚高。現(xiàn)在外儲突然急跌,不僅穩(wěn)定匯率的彈藥在減少,央行也在被動地收縮流動性,這是去年第四季度銀行間利率急升、債券市場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今就面臨越來越多的政策制約,貨幣最寬松的時候已經成為過去,也許積極的財政政策真的需要更積極了。本屆政府的財政擴張,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一直靠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變得積極來撐臺面。2017年財政政策能否真的積極起來,對于經濟增長的走勢十分重要。
通脹升溫,不止出現(xiàn)在中國。美國的工資增長開始加速,估計幾個月內就可能傳導到消費物價上。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勢必在世界范圍內帶動消費能源的價格。筆者認為,除了市場經常談論的選舉和央行事件外,通貨膨脹可能是2017年市場不可掉以輕心的潛在風險源。萬一通脹故事成真,風險資產勢必面臨新變數(shù)。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