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真能引領A股市場走出低迷、慢牛向上?
自從一周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來,混改概念便成了本周A股市場熱點。混改龍頭股中國聯通周漲幅達15%,東方航空周漲幅21.2%,國電南自上漲17.7%,中國船舶也漲了11.04%。若從9月底計算,中國聯通股價漲幅已接近90%,甚至連中國石油這樣長期不被市場看好的超級航母,周漲幅也達6.7%。須知,這些都是在上證和深證指數下跌的背景下取得的。近年來央企改革做的就是“合并”二字,從企業層面,最多也就減少一點同業競爭了。而今要求的“邁出實質性步伐”的混改,不能只是讓民企參一點股裝裝樣子,不給民企以較大的話語權,不可能引起質變。
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就是說,盡管黨的十八大早已明確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但五年過去了,混改并未“邁出實質性步伐”。
與此同時,國企效率和效益卻在逐級下滑。如今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6%,同期國企利潤僅增長0.4%,其中央企更是下降3.9%。到10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而國企負債率為66.22%,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那么,為什么中央要求在電力、石油等七個領域率先邁出實質性步伐呢?原因一是由于這七個領域壟斷度特高,如中石油集團控股高達88%,五大電力集團也多在60-70%。二是這七大領域多經營不佳,或正呈下降趨勢。概言之,這七大領域已經到了不混改不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步!隨便舉一個例子:現作為第一批試點的東方航空今年前三季毛利率為20.6%,同期民營的春秋航空毛利率為20.79%,二者基本差不多。而春秋營業凈利率為17.84%,東航僅為9.63%。前者的凈利率幾乎是后者的1倍。顯然,央企人員龐大、機關重疊,借錢容易債務巨量,各項費用和開支遠遠高出民企。類似的例子幾乎在所有行業都能找到。
事實上,近年來央企改革做的就是“合并”二字,從南北車到寶武合并,合并的結果無非是國資委所管央企從180多家降至如今100家出頭,從企業層面,最多也就減少一點同業競爭,有一點量變罷了。今天要求的“邁出實質性步伐”的混改,不能只是讓民企參一點股裝裝樣子,一股獨大的持股結構不改變,不給民企以較大的話語權,根本不可能引起質變。就如去年12月,中國石油決定對旗下中油管道進行混改,中國石油持股比例為72.26%,除寶鋼、新華人壽等大國企外,也吸收了一家雅戈爾,但其持股比僅為1.32%,這樣的混改又有什么意義呢?
就資本市場而言,怎樣的混改才算“邁出實質性步伐”?在筆者看來就兩條:一是日子過不下去的。如電信領域,中移動一年近200億利潤,中國電信70-80億利潤,聯通今年前三季利潤還不到5億,真的過不下去了。二是從股權結構上能給“混”進來的非公經濟以較大話語權的,如聯通大股東持股62%,如能讓出30%給BAT,自己還有30%多,還能相對控股;而BAT也能派駐董事,參與經營。同樣,東航大股東持股59.8%,中國船舶大股東持股51%,如此等等。至于中國石油那樣大股東持股88%的,充其量只是下面的子公司會有一點動作,上市公司層面就別抱太大希望啦!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