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風險頻發、不良率攀升 經濟復蘇前景難測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資產質量惡化的壓力。據銀監會統計,到今年6月,商業銀行不良率已經連續15個季度反彈,由0.94%上升至1.75%,關注類貸款也連續攀升至4.03%。兩者相加,銀行的風險貸款占比達到5.8%,風險貸款額為4.76萬億元。從目前看,由于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艱巨,短期內我國經濟回穩復蘇的難度較大,因此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中實際蘊含的不良資產總額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維持上升態勢。
目前市場上對銀行業不良率的估算分歧很大。我認為,“不良+關注類貸款”應是近期比較可靠的潛在不良資產狀況指標。另外,除了銀行信貸以外,還需要考慮其他不良資產情況,包括影子銀行(如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的不良資產、應收賬款以及配置于企業債券領域的資產狀況。無論用什么方法估算銀行的不良率水平,近年來不良率攀升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銀行的不良資產狀況尚未全面暴露。
從不良資產集中的情況來看,除了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以外,不良資產將更多地表現出區域性和特殊客戶積聚性特征。在轉型緩慢的老工業區(如東北三省)和過去幾年依靠能源資源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在經濟下行期遭遇較大困難的地區,都可能出現集中的信貸風險暴露。近幾年在監管部門的督促下,各銀行都加大了支持小微企業的力度。
根據央行的統計,2016年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31萬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上季末高1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4.6個和8.2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30.7%,比去年同期高1.2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1.48萬億元,同比多增4954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新增款的36.3%,比去年同期水平高11個百分點。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小微企業所特有的相對高風險特征開始逐漸顯現。從部分上市銀行披露數據看,小微企業不良率已明顯高于其他貸款平均水平。
未來一兩年銀行不良資產的態勢可以分為存量和增量兩個部分考慮。從存量上看,由于風險尚未充分暴露,特別是經濟增速放緩對小微企業的影響仍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尚未結束,加之一些傳統優勢產業面臨進一步整合,未來一兩年可能出現“捂不住”的情況,帶來不良率繼續攀升;從增量上看,由于近年來銀行風險防范意識大大增強,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新增不良資產的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
債轉股只是不良資產處置的一種技術手段,需要通過參與治理、并購重組和追加投資等綜合化的處置方式組合,才能使這些轉股企業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總結長城資產過去的債轉股案例,較成功的債轉股項目,多是以時間換空間,讓短期負債成本高企、遇到暫時性困難,但長期發展前景仍存、行業發展優勢明朗的“假死”企業,通過債權轉股權、優質資產置換等方法渡過難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