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通車”預期的持續增強
按照規劃,自今年8月16日深港通獲批之后,將會有3至4個月的準備時間。如無意外,深港通“通車”的時間點大概在今年11、12月份,而按照當前市場的普遍推測,今年11月份對外宣布深港通開閘的概率還是相對較高的。深港通,這是今年以來市場談得最多的核心話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一系列的籌備之后,深港通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基本準備就緒,而時下市場各方也等待著深港通“通車”信號的正式釋放了。
深港通“通車”預期的持續增強,這無疑有利于加快兩地市場資金的雙向流動進程,以達到更好的“互聯互通”局面。與此同時,從新的規則來看,滬港通與深港通將會統一不設置總額的限制,但仍然設置單日的限額,至于港股通依舊保持著50萬元的準入門檻。由此可見,深港通的推出,將會充分吸取滬港通“通車”之后的經驗教訓,并給予進一步地完善,其整體設計還是比較符合市場的真實需求的。
其中,以滬股通為例,自今年9月9日以來,滬股通凈流出的壓力卻持續展現,而期間僅有兩個交易日出現了凈流入的跡象。整體而言,其凈流入力度顯得相對有限。至于港股通渠道,則資金持續凈流入的跡象,卻比較顯著,而資金“南下”意愿明顯大于資金“北上”的意愿。
由此可見,隨著深港通“通車”預期的持續增強,場外資金更是緊盯著兩地市場折溢價率以及各地市場的估值優劣等因素進行參考。時至今日,AH股溢價指數仍高達120點左右,實際上也意味著A股較h股仍然存在一定的溢價率空間。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通車”,曾經引發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行情。然而,鑒于當時的市場環境,一方面得益于AH股折溢價率保持相對均衡的格局,且當時有一段時期A股較H股仍存在折價空間的狀態,A股市場估值優勢更為顯著;另一方面則得益于杠桿資金,尤其是場內融資及場外配資資金的逐漸激活,并由此提升了杠桿資金對整個股市的撬動影響。
其中,時下的A股市場,仍較港股市場存在不少的溢價空間,港股市場估值優勢更為顯著。至于杠桿資金方面,則因之前轟轟烈烈“去杠桿化”“去泡沫化”力度過大,杠桿資金對股市的撬動影響已經大不如前。或許,對于不少資金而言,仍然走不出股災風波所造成的心理陰影。
由此一來,在市場所處的大環境截然不同的狀態下,加之政策環境的不明朗,深港通對A股的撬動力或許遠不如滬港通的推動影響。然而,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先后推進,未來兩地市場的折溢價空間有望逐步融合,而未來資金套利的空間也有望逐漸縮小,至于兩地市場之間不一樣的交易時間、交易制度以及投資者結構等問題,也有望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深入開展,而獲得逐漸融合的機會。這,對于A股市場來說,確實是一個逐漸走向成熟的發展契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