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捶胸頓足的牛股你卻永遠抓不住
我們一直強調,如果任由中國金融短期化不斷發展,銀行只能越來越多地提供的短期貸款,那中國實體經濟必將發生“投融資期限錯配”問題,為了覆蓋這一風險,企業不得不四處尋找更多短期貸款,以維護企業流動性需求,結果是:企業貸款需求大幅上升,杠桿率不斷提高,財務成本不斷增加,利潤不斷降低;企業風險加大,財務成本更高,利潤更低--這不是明顯的惡性循環?當然是。
這個良性循環不僅有利于降杠桿,更關鍵的是:它同時可以有效地拉動內需,對去產能、去庫存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所以,一點激活、點點活。整體邏輯應當是:通過“降成本”實現“去杠桿”,通過“降杠桿”更好地“降成本”;在“降成本、去杠桿”的過程中,推動“去產能、去庫存”,并實現中國經濟的良性循環。
現在,余永定先生又提出了另一個惡性循環:就是由于投資過剩、產能過剩、PPI下降,企業實際債務上升,由于實際債務上升,企業就不得不減少借貸和投資,這又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如此惡性循環。余永定認為,如果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加以制止,中國經濟不會自然穩定在一個雖然比較低但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它有可能繼續惡化,而且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債權,企業可能倒閉。搞得不好最后會導致中國經濟的硬著陸。這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的。
還是那句老話:我不在于經濟增長速度高一點、還是低一點,但很在乎經濟增長是否屬于健康狀態。什么是健康狀態?當然是良性循環狀態。為什么是良性循環狀態?第一,企業和居民經濟預期良好,敢投資、敢消費;第二,中國金融業具有大局觀、共贏觀,實實在在服務于實體經濟,而不是掠奪實體經濟;第三,中國金融市場更有利于資本的形成,而不是貨幣投機繁榮昌盛;第四,民間投資活躍,中國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強勁;第六,中國股權投融資市場活躍、繁盛,股權融資大大減輕中國企業杠桿率。
或許有人能夠更多地指出經濟健康的標志現象,但在我看,至少應當具備上述特征。而這一切都應當從降成本開始。我認為,“三去一降一補”的核心和抓手就是“降成本”,這是經濟內在邏輯的必然要求。否則,生硬地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更容易導致中國經濟的硬著陸。所以,盡管余永定等一些學者認為“治理產能過剩很重要”,但我依然堅持應當從降成本開始。
第一,以降成本為抓手,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首先是“降稅”,這方面的工作只要中央財政痛下決心,把國債發行收入大比例用于減稅,企業利潤立即就可以上升,至少員工會提高收入增長預期,消費市場將保持活躍;
第二,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聯手治理貨幣投機過度,其實只需改變一、兩個簡單的監管條款,就可以有效減少貨幣投機規模,把資金更多地擠向資本市場,大大增加金融市場資本規模,從而壓低資本價格,壓低企業財務成本,同樣立即可以轉化為企業利潤;
第三,央行“降準”的同時回籠短期資金,刻意“鎖短放長”以延長金融周期,同時有效壓低貨幣市場利率,讓企業不再為跑貸款、維護資金鏈而降低管理效率,這當然也會大大提高企業效率和利潤;
如果上述問題解決了,企業財務成本和稅負負擔減輕,而且企業信貸的穩定性大大增強,這將大大提高企業的贏利和效率預期,股票市場必然會因此而上漲,在資本相對充實的情況下,將更加有利于企業通過股權融資而自動地壓低杠桿率;杠桿率降低,財務成本進一步下降,利潤將進一步提升,居民收入預期更好,消費更加穩步提升,股市上漲動力更足,企業通過股權融資降低杠桿更有條件--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