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豐慧:員工持股改革必須慎之又慎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涉及員工持股等內容的改革也開始破冰。《經濟參考報》日前獲悉,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透露出員工持股的改革嘗試。據一些機構統計,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總計有69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員工持股計劃,其中已經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公司有9家,已經得到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有47家,已經形成董事會預案的有9家,此外還有4家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終止實施。
員工持股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從過往實踐看,員工持股改革爭議與困難不少。從理論上看,國企說到底是全國人民的,全國人民是最終的股東。實行員工持股有將國有資產分配給內部人之嫌疑,變國有為少數人持有的問題。從國有資產流失角度看,過去的員工持股以及管理層收購改革都曾造成大量國資流失。如何防止國資流失是員工持股改革的最大困難。從員工持股的目的看,是發揮激勵機制,還是約束機制,也需要研究與斟酌。因此,員工持股改革必須慎之又慎。
從國資委人士透露的員工持股改革思路看,貫徹了慎重、穩妥的思想。這樣幾個特點非常之好。一是先從科技類、創新型企業以及地方國企、國企二級公司試點,中央一級企業暫時不搞。這個思路非常好。先從科技類、創新型國企二級以下公司試點,涉及面不大,也有利于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這是中國國有企業急需的。優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型企業、新興產業型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既有必要性,又非常急切。
二是員工持股比例必須有最高限制。這個思路是正確的。不過,廣東省早在2014年就選擇了50家企業作為改革試點,并在持股比例方面確定員工持股的總比例不能超過20%,個人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這兩個比例都過高。員工持股比例不應超過10%,個人持股比例應該在百分之零點以下。因為混合所有制中民資與國資要占據大頭。
三是專營性、平臺性的試點企業暫不實施,與國有股東關聯交易占其主營業務收入80%以上的暫不實施。這個規定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一個重要思路是,員工持股改革的國企必須是公開上市的公司,股權價格價值在資本市場公開透明、流動性非常強的體現出來。沒有上市的,改制上市后再實行員工持股改革。這樣的話,國資價格陽光透明的衡量出來,一般不存在暗箱操作。
同時,員工持股的股份必須在二級市場公開購買交易,或者是一定時期的二級市場股票的平均價格來確定員工持股價格。總之,員工持股改革必須慎之又慎,激勵與約束雙向制約,以約束機制為主!
需要強調的是,員工持股改革的目的必須是激勵與約束雙向的,以約束機制為主。即:通過員工持股到達連股連心的效果,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以約束機制為主的話,員工持股的股份應該強制員工在二級市場購買并長期持有,特別是管理層、董監事會成員應該強制其在二級市場公開購買相當數量的股份以長期持有,直到離崗為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