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探索試行彈性退休制度 更好地滿足職工多元化需求
記者昨天獲悉,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工會界別將以《積極穩妥推進“延遲退休政策”實施》為題,進行政協委員大會書面發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更需要精力充沛、專業知識結構較新的年輕人,延遲退休使身體相對日益衰弱、專業技術相對落后的老年人不得不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這可能會對企業生產效率造成一定影響。
工會界別提出,積極穩妥地推進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對于我國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穩定意義重大。工會界別在大會書面發言還提出,近年來出于人口老齡化加速、社保資金缺口大、人均預期壽命延長等考慮,一方面出臺“延遲退休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另一方面對于這項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還沒有完全形成改革共識。
工會界別的大會書面發言透露,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年大約有700萬人退休,延遲退休也就意味每年相應期間或減少約700萬個就業崗位,而近年來,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也可能帶來一系列相關影響。
延遲退休會影響特定人群的利益。高強度體力勞動者和低收入者,由于勞動強度大、收入不穩定等因素,到了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這部分人往往希望能夠按時退休甚至是提前退休,以便休養身體或自謀職業進一步改善生活水平,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一定傷害。
延退將增加就業壓力。由于一定時期內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老年人如果由于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更晚退出就業崗位,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就會增大,崗位提升也可能會變慢,職業發展空間受到壓縮,可能會傷害年輕人對未來的信心,增加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工會界這次提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但面對延遲退休政策可能引發的諸多問題,必須以嚴謹審慎的態度加以考慮,采取科學務實的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
為此工會界建議,有關部門應堅持正向激勵,明確只有堅持繳費年限長、繳費數額多的人將更加受益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激勵機制,讓延遲退休者真正得到更多的實惠,才能使反對和質疑延遲退休的職工逐步打消顧慮。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應堅持適度彈性。在制定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的總體框架之下,建議探索試行彈性退休制度,在一定年齡范圍內,比如在60至65歲之間,由職工自主選擇退休年齡,以更好地滿足職工多元化需求。
雖然人社部部長近日已經表示,我國延遲退休方案已形成,今年將向社會征求意見,不過這次工會界別也將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在保持原有提前退休規定的前提下,還應該進一步修改辦法,統一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從事特殊工種職工的提前退休標準。
這次工會界別在相關提案中介紹,1978年由國務院頒布施行的《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它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應該退休。
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暫行辦法》將從事特殊工種享有提前退休權利的職工圈定為“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導致目前在民營企業從事特殊工種的廣大職工被排除在外。
改革開放至今,特殊工種不僅在國有企業有,在民營企業也大量存在。以鋼鐵行業為例,2015年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的局面,企業紛紛選擇精簡人員。在被精簡人員安置時,有較多的民營鋼鐵企業反映,企業中從事特殊工種的年齡偏大的職工想要辦理提前退休手續,卻被告知他們所在的企業由于不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不能享受提前退休待遇。
這對于勞動者和企業來講有失公平。這部分職工由于年齡偏大,體能和反應都不符合繼續從事特殊工作的標準,大大影響勞動效率和生產安全。在行業形勢和企業發展狀況較好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調整崗位、內退等方式,解決他們的出路問題,但在鋼鐵行業整體面臨結構調整、人員分流、減產限產的大背景下,企業已自顧不暇,這部分職工不僅存在崗位人身安全問題,還有可能面臨直接被推向社會的風險。
對此工會界別在相關提案中建議,國務院法制辦應盡快啟動對《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相關規定的修改,實現用工同等對待,公平公正,統一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從事特殊工種的職工提前退休標準,讓在不同所有制里從事特殊工種的職工退休的年齡、工齡標準一致,以彰顯社會公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