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引發市場暴跌的是融資需求遠大于資金供給
我們的市場就喜歡找替罪羊,就像把2015年7月和8月的兩次崩盤歸責于股指期貨,這次沒有股指期貨打壓,市場依然出現暴跌。可見制度不是引發暴跌的主因,作為交易制度的熔斷機制也不是這次市場暴跌的主因,但該制度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把暴跌的責任歸咎于熔斷制度,這個觀點在市場中具有普遍性。那么熔斷制度真的是暴跌主要推手嗎?筆者覺得不是。我們的市場就喜歡找替罪羊,就像把2015年7月和8月的兩次崩盤歸責于股指期貨,這次沒有股指期貨打壓,市場依然出現暴跌。可見制度不是引發暴跌的主因,作為交易制度的熔斷機制也不是這次市場暴跌的主因,但該制度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市場暴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何時又能見底做多呢?這才是投資者應該靜下來認真思考的。
巨大的融資需求是
股市大跌主因
2015年11月底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總份額 23819億元,私募目前份額約為25000億元(估算).2015年11月底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和證券基金總額15271億元,2015年投資者凈轉入32752億元。怎么算市場實際資金也不到十萬億,每年遠超過1萬多億資金的需求,市場難以承受!
1月6日上午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規定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從近年來實際情況看,大股東減持60%是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進行的,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金額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控制大股東、董監高減持制度力度很小,無法限制市場對資金的渴求,作用杯水車薪。
從注冊制推出、上海新興戰略板、深圳主板允許發新股、新三板轉板等各方面政策看,2016年后,市場每年上市新股數量會十分龐大,再加上大股東減持、再融資等因素,市場流動性無法承受,有了這個預期,才出現了這次市場暴跌。數據顯示:2015年新股發行、減持、增發累計從市場抽取資金 1.33萬億,預計2016年新股發行、減持、增發三者合計抽取A股資金也將遠超1萬億。這包括,新股發行、增發募集資金和減持市值將分別達到2000億、5000億和4000億元(根據2015年減持數量估算,股災期間大股東買回2000億),若不加以行政管制,則三者將共計從A股市場抽取資金遠超過1萬億元。
大規模融資
或為“丟車保帥”
大家都知道最近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原因之一就是國內靠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已走到盡頭,房地產行業從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成為經濟發展的大拖累。要阻止經濟的下行,就要找到一個支柱性產業替代房地產在經濟中的作用。通過企業上市融資獲得資金投資于實體經濟,拉動經濟增長被定義為替代房地產在經濟中的作用。所以注冊制、新興戰略板、深圳主板發新股、新三板轉板等只要是能提高直接融資的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都相繼出臺。
人民幣貶值——房地產下行——證券市場大幅融資是一個鏈條上的問題,證券市場大規模融資其實在救經濟還是穩股市兩者之間做取舍。為救經濟股市漲跌先放一邊,才會有大規模融資政策出臺。從各方面已經出臺的政策看,放棄對股市漲跌的期許,通過融資獲得大量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成為基調。這種“丟車保帥”帶來了從去年融資的方式短期內快速出臺,融資需求遠大于市場承受力,就能猜到股市大幅波動一定會發生!
如果我們讀懂大量發行新股的必要性,直接融資對經濟的重要性,就能提前知道市場的走勢,預知2016年將是大熊市!看看小盤股60~100倍市盈率,表面上看發行新股20倍市盈率融資數量不大,實際上打開漲停是60~100倍市盈率,市場承接資金是融資額的3~5倍,流動性會非常快地耗竭。要么老股市盈率大幅下滑,要么市場不能大肆發股,兩條路必選其一。現階段是老股市盈率大規模下行,未來幾年通過估值大幅下跌,達到新股上市融資金額大幅縮減,尋求資金和供給新的平衡,實際上就是跌勢不可避免。
三個信號出現
才可進場做多
經過上述分析,就知道暫停熔斷制度和嚴禁股指期貨開戶一樣,是對股市的表面和短期波動起作用,長期來看作用不大。
什么時候才能進場做多呢?筆者認為進場做多要有幾個信號:
1、有真金白銀救市資金承接暴跌過程中被迫平倉的平倉盤。不少私募、公募基金在系統性風險背景下,不得不應對大規模贖回被迫平倉,平倉盤雪球會越滾越大,已經形成多米諾骨牌倒塌效應。這種情況下市場止跌,必須有資金來阻擋平倉盤雪球的越滾越大,就像2015年7月和8月一樣,止跌需要大規模資金進場承接拋盤,阻擋市場暴跌的腳步,出現指數的放量大陽線。無量止跌的不下跌,都不可信。即使能企穩或止跌,市場仍有可能隨時會繼續大幅下跌。因為融資需求的本質沒有發生改變,這種下跌會持續到小盤股集體回到40倍市盈率以下。
2、市場要出現輪番啟動的熱點。比如2015年8月27日先是中字頭股票反彈連續大漲,隨后迪斯尼、電動車磷酸鋰、券商等各個板塊熱點輪動。熱點輪換說明市場各方面資金都敢于做盤,市場人氣正在恢復。沒有熱點的市場,是不具備交易價值的,值搏率極低。
3、新股發行制度要落實具體。到底注冊制實施前每個月會發行多少新股,注冊制實施后每個月發行多少新股,監管層應給投資者一個明確的數字。只有明確,炒家才能明確計算市場下跌的幅度和程度,不然任何時候都不敢進場。
以上三點都沒有發生以前,市場仍可能是大跌小漲格局,下跌趨勢已經形成,短期難以改變。因為誰也不知道市場何時能夠見底。要么縮量盤底,要么連續暴跌后出現一根巨量大陽線,否則這次下跌任何時候參與都有可能會面臨繼續暴跌的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